開啟孩子喜閱人生 親子共讀越早越好

964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
親子共讀
▲「對話式共讀」能有效刺激寶寶腦部發育,建議家長多陪小孩唸書,透過陪讀、朗誦,加強孩子認知能力。(圖/國健署提供)

繪本是孩子的啟蒙教育之一,研究報告發現,寶寶在1歲以前的神經發展,奠定未來認知能力基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宣布,在即將出爐的「母嬰親善醫院2.0版」中,特別規劃了「親子共讀」,強調共讀的重要性,用陪讀開啟孩子知識與健康之門。

美國兒科醫學會早在2014年就將「建議家長盡早唸故事給寶寶聽」納入兒童醫療照護政策。台灣兒科醫學會則強調,「對話式共讀」能有效刺激寶寶腦部發育,建議家長多陪小孩唸書,透過陪讀、朗誦,加強孩子認知能力。

美國哈佛大學2000年發表一項重要研究報告,兒童大腦在6歲以前就開發了超過9成,至於感官跟語言部分,在5歲以前就完成了最大發展。孩子出生在不同教育程度家庭,如果親子共讀,在詞彙量的表現方面較為優異,比從未伴讀者,多出3倍差距,且其實在1歲半時,就可觀察出差異性。

苗栗的辛小姐至卓蘭鎮衛生所健兒門診,醫師開了「繪本處方」,叫她每天唸書給孩子聽,透過每天共讀,與孩子擁有共同的話題,寶寶會使用的詞彙也更多,除了一般日常對話以外,還會用到成語,讓其它家長覺得訝異。

另一位吳爸爸也是親子共讀的受益者,常和2歲半的女兒一起共讀,像聊天般一邊翻閱書本,一邊提問引導,無形中建立孩子的自信,現在女兒經常主動拿故事書請爸爸唸,也會講故事給弟弟聽。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指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親子共讀有助於提升大腦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並可啟發想像力、培養創造力。台灣兒科醫學會則提出了親子共讀要點,首先在舒服且不約束孩子的氛圍下唸書,並掌握「對話式共讀」、「由少而多建立閱讀習慣」及「家長以身作則」等三大原則與技巧。

王英偉署長指出,家長們不要以為寶寶還小、聽不懂,親子共讀越早開始越好,出生才1、2個月,家長就可開始唸童話故事,或跟寶寶對話。等孩子大一點,隨時攜帶故事書、繪本,只要有時間,就說故事給孩子聽,閱讀的效果驚人。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