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以下孩子生病 請先看小兒科

4815
【文/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
小兒看診
▲兒科醫師訓練不同於其他科別,會考量成人與小孩的疾病與用藥差異,因此18歲以下兒童生病應先看小兒科。(圖/ingimage)

阿包醫生門診常遇到爸媽帶孩子來看病前,已經先到外面診所看了一輪,藥單常讓我嘆為觀止。因為許多耳鼻喉科或家醫科診所開立的藥物,即便是一般感冒,使用的藥物種類就琳瑯滿目,支氣管擴張藥、類固醇,最後來個兩種抗生素做結尾,我心想孩子光吃藥就飽了,但孩子的病症真的需要如此多種的藥物嗎?雖說有些兒科醫師的用藥也不輕,但如果孩子生病了,阿包醫生還是建議先看小兒科,理由為何呢?

就從不同科別的醫師養成訓練談起,耳鼻喉科醫師的養成訓練,住院醫師時期主要是照護生病的大人,兒童病患比例不高,且疾病內容也以成人疾病為主,其中以頭頸部腫瘤為大宗。畢竟科別是外科體系,平常最主要的訓練就是開刀,雖說本身有門診訓練,甚至會安排幾個月到小兒科訓練,學習一般用藥及疾病照護,但診斷疾病的思維和脈絡,勢必和兒科醫師不一樣,比方說感染疾病發生在成人和小孩,考慮的病菌會不一樣,接下來選擇的藥物,甚至是抗生素就會不一樣。當不確定是哪種病菌引起疾病,就可能選擇亂槍打鳥的方式,反正每種藥物都用上去,一定會有改善症狀的效果,但卻可能產生非不必要的副作用。

家醫科的科別屬於內科系,訓練內容仍以成人疾病為主,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疾病等,疾病治療及照護都是他們的訓練項目。雖說住院醫師訓練期間一樣會到小兒科訓練,但頂多幾個月的時間,兒童疾病的處理仍不屬於他們的專業,當面對不熟悉的疾病,能想到的鑑別診斷就會受限,甚至壓根沒想到某些只會發生在兒童身上的疾病,之後要確診再給予治療的時間就可能延長,過程中恐怕也會開立較多非必要的藥物。

至於兒科醫師的養成,住院醫師訓練包含從產房待產、嬰兒室、新生兒加護病房、一般兒科病房及加護病房、兒科急診、健兒門診等,從孩子剛出生到長大的每個過程都必須參與,相關的疾病衛教以及嬰兒的飲食照顧,也都是訓練的項目,因為這些全都是兒科的範疇。倘若孩子的健康狀況需要別科醫師的診療協助時,兒科醫師也一定安排會診或轉診,例如孩子近視就會轉介眼科醫師、孩子蛀牙就需要牙科醫師協助、孩子皮膚上的胎記或血管瘤可能得找皮膚科醫師診治、孩子語言發展遲滯就需至復健科去做評估或進行早期療育。畢竟術業有專攻,我們一定得讓孩子獲得適當的醫療照顧。

綜合以上,雖說也有兒科醫師會習慣開立許多非必要藥物,但對於孩童的生長發育及用藥,還是比其他科別熟練,在基層醫療已被各科別分噬的環境下,我們仍會堅守崗位,努力提供最好的照護品質,為我們下一代的健康把關!也希望各位爸媽知道,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當中,兒童的定義就是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所以18歲以下的任何人生病先看小兒科是理所當然的!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