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前擦止汗劑? 醫:睡前使用才正確

3570
【NOW健康 吳孟瑤/綜合報導】
止汗
▲止汗劑正確的用法應該要在夜間睡前使用,並局部使用於多汗的部位即可,且不論是噴式還是滾珠式的產品,皆要使用在乾燥的皮膚上效果才會好。(圖/ingimage)
使用止汗劑可以減少腋下小汗腺分泌出汗液,保持腋下相對地乾燥,同時減少細菌滋生;進一步可避免大汗腺的分泌物,因細菌的滋生而被分解成帶有狐臭的代謝物。可見止汗劑不僅可以減少流汗,也可抑制狐臭的發生。

秋老虎來襲,全台天氣仍高溫炎熱,不少人擔心在室外出汗有異味,或者腋下出現一片汗漬,會使用止汗劑。但近來網路廣為流傳,止汗劑會引起淋巴阻塞,導致乳癌或是阿茲海默症,這是真的嗎?

止汗劑作用在小汗腺 與淋巴管無相通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醫師李勇毅表示,止汗劑中最常見的成分是鋁鹽。若從作用機制來說,鋁鹽能止汗的主要原理,是透過鋁離子去作用在小汗腺的汗管,因此能達到止汗的目的;事實上,由淋巴管吸收的機率並不高,故止汗劑作用的地方是在小汗腺的汗管。由此可知,網路流傳的止汗劑會引起淋巴阻塞,進而導致乳癌或是阿茲海默症,這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說法。

若以科學期刊來說,也未有大規模臨床證據顯示止汗劑與乳癌及阿茲海默症有關。且最嚴格的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以及台灣食藥署,也並未提出鋁鹽止汗劑與此類疾病的警告,因此民眾對此毋需擔心。而使用止汗劑最需要注意的副作用,其實是過敏以及接觸性皮膚炎的問題。

止汗劑不可全身擦 亂用偏方小心適得其反

李勇毅醫師說明,人體的汗腺可以分為小汗腺及大汗腺兩種。小汗腺幾乎遍佈全身皮膚,其所排出的液體就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汗液,其成分絕大部分是水、少量電解質以及含氮代謝物,所以味道會呈現輕微臭味。

大汗腺又被稱為頂漿腺,只分布在特定的部位,例如腋下、會陰部、乳頭、耳朵這些位置。然而頂漿腺所排出的分泌物並無異味,只是在經過細菌分解後,便形成令人難為情的狐臭。

使用止汗劑可以減少腋下小汗腺分泌出汗液,保持腋下相對地乾燥,同時減少細菌滋生;進一步可避免大汗腺的分泌物,因細菌的滋生而被分解成帶有狐臭的代謝物。可見止汗劑不僅可以減少流汗,也可抑制狐臭的發生。

為了避免流汗造成異味,使用止汗劑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但李勇毅提醒,止汗劑雖然有幫助抑汗、減少異味發生的作用,但切記不可全身大面積使用。由於人體排汗主要的功能是為了散熱,當局部使用止汗劑後,便會減少汗水的排出,不過反而會造成身體其他部位代償性的出汗,如大面積地使用,則會導致汗水找不到排出的管道,恐增加中暑發生的機率。

此外,有許多人會聽信網路止汗偏方,如︰用乾淨的生薑切片、辣椒碘酒、山藥等擦拭腋下,反而讓肌膚因刺激而紅腫。食藥署提醒,若有大量出汗或嚴重體臭者,應先就醫請專科醫師協助治療,千萬不要私自用偏方,反而易造成肌膚不可預知的傷害。李勇毅也補充,很多偏方或是DIY的止汗方式,只是幫助收斂流出來的汗水(如:爽身粉),或是除菌、降低臭味(如:用肥皂清潔出汗部位),並不能真正達到止汗的目的。

睡前、乾燥時使用最佳 出汗補擦於事無補

常看到有人會在出門前才要使用止汗劑,其實這是錯誤的用法,李勇毅指出,止汗劑正確的用法應該要在夜間睡前使用,並局部使用於多汗的部位即可,且不論是噴式還是滾珠式的產品,皆要使用在乾燥的皮膚上效果才會好。如果已經出汗或是已產生異味,建議直接將汗水擦乾,或改用體香劑,無須再補擦止汗劑,因為就算擦了也起不了作用。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