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22歲蕭姓女子與朋友到夜店飲酒狂歡,卻突然出現喘不過氣、身體發麻的現象,友人趕緊將她送醫急救,醫師發現她出現腕足痙攣、全身無法動彈、嘴唇麻木等症狀,實驗室檢查血液二氧化碳濃度僅有25mmHg(正常值為40),血中氧氣濃度(SaO2)高達100%(正常值約93至98%),診斷為過度換氣症候群。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蘇文麟醫師表示,由於蕭小姐平日沒有飲酒的習慣,第一次大量喝酒使酒精造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狀而感到害怕,導致過度換氣症候群發生,透過鎮靜藥物以及放鬆技巧,蕭小姐情況逐漸緩解。
蘇文麟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過度換氣症候群的發病男女比例為9:11,大多發生在40歲以前。急性發生原因通常是巨大心理壓力,或極度身體疼痛如腸胃炎、嚴重絞痛、某些嚴重肌肉疼痛所誘發;慢性發生原因則傾向與內科疾病相關,如肺栓塞、肺炎、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二尖瓣脫垂、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腦部、神經系統、心理疾病導致症狀反覆發作。
蘇文麟醫師進一步說明,當肺部因急促呼吸排出大量二氧化碳,使濃度低於36mmHg時,會造成血液酸鹼度(pH值)過高,產生呼吸性鹼中毒、血管收縮、鈣離子過低,進而有感覺異常、痙攣等,嚴重者會出現類似鷹爪手及墊腳尖現象的腕足痙攣,甚至無法動彈,這是過度換氣症候群急性發作的表現。而慢性患者平時則容易有歎息式呼吸困難、頭痛頭暈、胸悶胸痛、心悸等身體症狀。
針對診斷與治療方法,胸腔內科醫師通常藉由胸部X光檢查、血氧濃度及肺功能檢測求診患者,檢視有無肺部疾病,若證實是肺部疾病所引起,將依症狀予以治療。若排除肺部疾病,則視個案情況轉介至心臟科、神經內科或身心醫學科協助治療。
在情緒激動或焦慮、緊張時,若出現頭暈、胸痛、喘不過氣的情況,蘇文麟醫師建議,身旁友人可教導病人以半坐臥式調整呼吸、放鬆緊張害怕的心情,並協助就醫。原則上即使急性發作時未給予任何處置,數十分鐘至一小時症狀也會自行改善,因此發生時,民眾切勿過度恐慌,以免加重症狀。
延伸閱讀
-
中風患者每10人有4人有1壞習慣 戒除可逆轉中風危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42既然不只有腦部會中風,身體很多器官都可能會阻塞、出血而發生中風,且現在中風有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生活中的2大壞習慣不去除,很容易被中風找上門。 -
疫情爆發後感到社交焦慮? 專家曝背後原因提關鍵解方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406為什麼許多人在COVID-19後,第一次感受到社交焦慮,專家說過去從未經歷過社交焦慮的人可能會驚訝有這種感覺。
-
打完第3劑胸痛忍5天險沒命! 就醫檢查確診嚴重肋膜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421這次的恐怖經歷讓劉先生不禁懷疑,前2劑新冠肺炎疫苗都沒有副作用,是否因為打第3劑疫苗的關係才引發的?他心有餘悸地分享,一開始出現「右側胸痛」並不以為意,以為是莫德納疫苗的副作用,胸痛像是被車子輾壓過的感覺,心想應該是施打疫苗後的副作用,先在附近診所拿止痛藥。服藥後胸痛仍未改善,持續忍耐到第5天,劉先生受不了疼痛加劇,開始擔心會不會是心肌炎,於是至烏日林新醫院檢查。 -
肺癌為10大癌症死亡率第1名 肺癌中「癌王」非它莫屬
癌症新知 / 肺癌1679彰化1名57歲的陳先生從事庭園造景工作,菸齡30年,菸癮最大時1天可以抽到3包菸,起初有喘不停、完全沒有聲音的症狀。於別家醫院接受氣喘治療2年多,都沒有太大的改善,沒想到卻意外被宣判小細胞肺癌末期,左上肺的腫瘤合併多處淋巴腺轉移,僅剩4個月的生命。 -
小心喝酒喝出一身病!有酒精不耐症 更容易喝出食道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526有「酒精不耐症」的人,因飲酒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等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滴酒不沾」最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