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提醒,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每年定期檢查眼睛,黃斑部疾病患者每1至3個月須回診追蹤與治療。(攝影/楊格非)
70歲張先生年輕時兩眼視力1.2,有如鷹眼,隨著年紀增長,雖出現老花,視力仍比同年齡者好許多,但9年前在看電腦時,左眼視力突然模糊,只能隱約看到光線,就眼科檢查發現,左眼視力從1.2瞬間降至0.03,幾乎失明。
至大型醫院接受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確診為「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脈絡膜層新生血管上的息肉瘤、血管瘤突然破裂,險些失明。
「黃斑部病變被喻為視力的隱形殺手」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表示,黃斑部就在視網膜中心,為眼球視野最佳位置,主宰著中心視力,具有辨別物體清晰度及顏色等功能。
翁林仲說明,黃斑部病變可分為4種,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ME)、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續發黃斑部水腫(俗稱眼中風,CRVO)。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鄭成國指出,脈絡膜層位於黃斑部下層,較難醫治,與一般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相較,「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症狀更嚴重,也更難治療。
至於「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是因為用眼過度,以及老化所致。翁林仲提醒,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每年定期檢查眼睛,黃斑部疾病患者每1至3個月須回診追蹤與治療。
如何保養視力?鄭成國建議,日常生活應均衡飲食,每天吃深色及綠色蔬果、戒菸及避免曝曬在陽光下。如果發現視線出現模糊、扭曲變形,中央視野出現有黑影,請盡速前往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