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小童腹痛嗯嗯不順 竟為功能性便秘

1146
【NOW健康 夏亞凡/台北報導】
fiogf49gjkf0d
  便秘惱人,幼稚園小童也深受其擾。4歲的小光成為幼稚園小小新鮮人才一周,便開始抱怨腹痛、排便不順且哭鬧,甚至要灌腸或父母用手摳才能順利排便,食量也開始些微下降,症狀持續超過兩周,因此就醫。診斷為功能性便秘,同時出現肛裂及肛門出血。

  根據美國研究顯示,有便秘困擾的1歲以下幼兒約占3%,1至2歲幼童便秘盛行率更上升到10%。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指出,台灣兒童便秘發生的高峰期在學齡前,約占35%。戴季珊補充,便秘可分為器質性與功能性兩種,因疾病引起的便秘稱為器質性便秘,約占便秘兒童的5%;功能性便秘則是因飲食、生活習慣引起,約占95%。

  幼兒期(6個月大至2歲)、學齡前及國高中階段,為功能性便秘的好發期。幼兒期便秘常發生在添加副食品後,因水分及纖維素攝取減少,讓排便變得困難。學齡前便秘則常在幼稚園入學時發生,面對陌生環境、團體生活及必須早起上學,都會對心理造成壓力,或是因不習慣外面的馬桶而憋便,加上開始挑食,降低蔬果及水分攝取,且此年齡幼童排便較無耐心,都會讓排便更困難。國高中階段則常是因課業壓力引起。

  如何判斷家中小孩是否有便秘?戴季珊表示,若每周解便不超過2次、排便困難或疼痛,有肛裂、肛門出血、前哨外痔的情形,偶有滲便、排便為顆粒糞便或粗大到曾塞住馬桶,就要當心便秘恐已悄悄上身了。

  孩童便秘在治療上,會使用3至6個月的軟便劑,以減少宿便堆積,改善硬便、肛門疼痛,減少孩童對於排便的心理恐懼,避免縮肛不敢排便的情況;此外,也須攝取足量纖維素及適度水分、調整飲食習慣。同時進行行為治療,飯後蹲馬桶5到10分鐘,培養飯後就想排便的制約反射,但不一定要排出糞便;倘白天沒有時間訓練,至少在晚餐飯後或睡前進行這樣的行為治療,以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最後,戴季珊提醒,排便困難不僅會造成身體上的疼痛、心理上的恐懼、甚至會影響泌尿系統、BMI指數、社交行為、更會影響身高,有便祕問題的孩童,比沒有便秘者平均矮了約3公分,且便秘時間維持越久,差異會愈明顯。所以,期許家長應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型態,切莫忽略幼童時期的便秘徵兆,以期及早發現並介入治療。

》》立即加入【NOW健康/健康傳媒】FB粉絲團,掌握健康資訊零時差!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