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60歲
-
臺北「抗衰動齡班」開跑! 有效擺脫孤獨喚回健康生活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105許多長者在過年期間常面臨飲食不均衡、運動量減少,以及節慶後孤獨感,專家指出透過運動訓練配合營養介入,不僅能預防肌少症,還能刺激大腦釋放快樂荷爾蒙,有助於控制情緒,並為積極、充實的生活鋪路。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將開辦「三得力-抗衰動齡班」呼籲民眾可以為家中長輩報名。 -
年後健檢該如何安排? 醫師解答各年齡層健檢重點項目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238每年總有不少人會安排健康檢查,來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況,也有許多公司會在這時提供員工健檢補助,幫助員工擁有健康的身體。然而,健檢項目五花八門,究竟,不同年齡層,應該針對哪些健檢項目進行檢查才能捍衛健康呢? -
循環好、毛病少! 醫:血液循環良好是預防腦中風關鍵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558天冷容易誘發腦中風!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只是老年人專利,腦中風發生年齡已有下降趨勢,主要是因為國人生活型態改變,肥胖少動、罹患三高,無形中都成為提高腦中風的風險因子。 -
慢性頸痛襲捲低頭族!年輕人再不保養 頸椎恐提早退化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877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鐘子超表示,雖然慢性頸部疼痛多數會逐漸緩解,但是若頸部疼痛出現神經學症狀,如手腳無力或感覺喪失或持續疼痛伴隨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噁心等,請盡快諮詢專科醫師,進一步就醫檢查,以釐清疼痛原因並正確治療。 -
聚餐狂嗑大魚大肉!男子未補充蔬果 竟釀大腸憩室發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00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大腸憩室是由於腸道中的壓力過大,大腸的腸壁向外膨出形成囊狀突起物。60歲以上族群可能有50%的人有大腸憩室,尤其經常便秘者、腸道蠕動異常、纖維攝取量少、久坐、BMI過高、有吸菸習慣等,都是憩室的好發族群。 -
別成為「坐」家!每天多坐1小時 殘障風險就會增加1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85很多人都笑稱自己的工作是「坐」家,因為只要一走進辦公室,就整天黏在椅子上至少8小時;放假在家也懶懶賴在沙發椅上,當個沙發馬鈴薯。根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喜歡久坐不動的人,未來發生殘疾的風險大增,而且每多坐1小時,風險就增加1倍。 -
中醫揭肌少症成因與影響 40歲肌肉開始流失千萬別忽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80隨年紀漸長,身體的組成結構也會有所改變,即使體重維持不變,由於代謝能力會隨著老化逐漸下降,脂肪比率也會因而增加,最後就會演變成肌少症。中醫師賴睿昕解釋,簡單來說,就是當肌肉流失的量大於合成的量時,伴隨而來的便是肌肉質量的減少及肌肉力量的下降。 -
GSK研發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 榮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873英國葛蘭素史克(GSK)藥廠台灣分公司宣布,其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疫苗產品,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國際新創獎」之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類獎項肯定,展現GSK在疫苗研發的創新實力,以及對提升台灣高齡族群健康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