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體溫調節
-
天熱待室內、車內一樣會中暑! 醫揭「最有效散熱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75中醫科醫師黃中瑀指出,所謂中暑,指的是一個人長期處於高溫(不一定是烈日直曬,也可能是空氣不流暢的處所)的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中樞發生紊亂,而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產生熱衰竭或是熱暈厥等現象,而有頭痛、頭暈、口渴、全身痠痛、無力、煩熱感等,有些人還會腹瀉、臉紅等;尤其是睡眠不足、過度疲勞、貧血等患者,更容易中暑,所以女性發生中暑者往往比男性多。 -
汗流太多易增心臟負擔! 醫師教你「夏季6個養心術」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35夏天容易煩熱、煩躁、影響睡眠品質而睡眠不足、神智不清爽,且睡眠不足容易使中氣不足、通體不暢,而容易生病。因為心主神明,所以先要睡眠充足,讓身體得到適當的休息,才不會頭昏腦脹,而能神清氣爽、頭好壯壯。 -
夏日除毛之外更要注意隱形尷尬 不用手術也可改善狐臭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70黃志宏副院長解釋人體的汗腺有2種,一種是外分泌腺,又名小汗腺,分佈於全身,分泌汗水以排除體熱,與體溫調節有關。另一種是頂漿腺(又名大汗腺),主要分佈於腋下、陰部、肛門、乳頭和肚臍等周圍,頂漿腺分泌出來的汗被皮膚表面的細菌分解後會產生一股惡臭,而頂漿腺又以腋下分布最多,所以腋下特別容易有異味,就是俗稱的狐臭「腋下臭汗症」。 -
太熱狂吹冷氣小心「空調不適應症」 6招防冷氣病上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61家醫科主任鄒孟婷指出,所謂的「空調不適應症」,指的是因為空調設備所引發的種種不適症狀,在這些症狀中,最常見的除了經常性的肌肉痠痛、下肢無力、頭痛、口乾舌燥、咳嗽或類似感冒症狀等,這些經由空調所引發的疾病,很多人把它統稱為「冷氣病」,雖然醫學上並沒有真正定義冷氣病的名稱,但只要跟空調相關,因為冷氣吹過度所造成的不適現象,就可歸類為「冷氣病」。
-
開工首日強烈冷氣團報到! 出現8大症狀應立即就醫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61擁有家醫科醫師背景的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氣溫驟降或溫差過大時,血管容易收縮,中老年人以及三高病人血壓容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腦中風等急性重症風險。 -
天氣入秋還是可能熱傷害 室內、戶外補充水分都不能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88熱傷害並非都發生在戶外或大太陽底下,部分也可能發生在室內。熱傷害泛指人體因體內熱累積導致的各種身體損傷,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其中又以嬰幼兒、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病人、服用藥物、戶外工作或密閉空間工作者為高危險群,因此再次提醒需注意預防和及時治療。 -
聽到發燒「心好慌」? 專家提醒吃藥也可能使體溫升高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837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表示,發燒代表身體正在動員免疫細胞,要來對抗外界物質,發炎或感染部位會有細胞激素,告知掌管體溫的大腦下視丘,應該要提高體溫加強免疫系統;但不是所有發燒就是身體正在感染,藥物過敏或副作用,都有可能讓體溫升高,讓身體溫度高於平常。 -
夏日悶熱慎防中暑 這些日常用藥可能影響體溫調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08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魏智偉表示,在高溫環境中若出現散熱調節失衡,造成體溫超過 41.1℃(106℉)以上,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搐),即稱為中暑。初期症狀表現包括頭暈、頭痛、疲倦無力、噁心、視力模糊、呼吸急促、皮膚乾燥無汗等,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可能會引起煩躁不安、幻覺、動作不協調、昏迷等意識障礙情形。嚴重時可能併發癲癇、心肺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肝損傷、腎損傷、電解質失衡(高血鉀、高血磷、低血鈣)等,恐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