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骨質流失
-
數位All on 4加深醫病雙向溝通 精準打造完美微笑曲線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603李俊瑩醫師指出,有些患者的骨質流失較嚴重,導致齒槽骨萎縮,若選擇傳統植牙要重新再補骨,需耗費多次療程時間,對於患者的生心理是一大考驗,尤其高齡患者若有不同方面的身體疾病,重建將會更辛苦。現代植牙注重美學與安全,不單只是將植體放入缺牙位置,還需考量臉部和諧度及微笑曲線,並審慎評估牙齒骨頭的寬度、高度、骨質軟硬程度及神經血管分布,才能確保植牙安全性。 -
輕輕碰撞就骨折! 常見癌症骨轉移好發部位有這幾處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147針對骨轉移的致病機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蕭世欣解釋,骨骼內有「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2類細胞負責骨骼的新陳代謝,「破骨細胞」會移走老舊骨質,而「成骨細胞」會製造新鮮骨質取而代之。正常時候,「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的功能平衡,骨骼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但是,當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後,癌細胞分泌的細胞激素將會造成破骨細胞過度活化,加劇骨質流失速度,導致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癱瘓等骨骼併發症。 -
每天1杯手搖飲小確幸 糖分攝取過量肌少骨鬆恐找上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93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表示,攝取過多糖分可能影響身體骨骼生成、加劇肌肉衰退,降低骨質量增加發生骨折機率,對骨質疏鬆高風險中老年族群,每日糖分攝取量更是要特別注意。新光醫院營養課高郁雯營養師提醒,外食應多留意食品成分,可以參考營養餐盤份量,適當調整每日攝取量。 -
高齡長者慢性病骨鬆高居第4位 定期篩檢降低骨折風險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707一般人身體骨骼內有造骨細胞、破骨細胞2種,負責骨質的製造和分解,若受到激素分泌下降影響,破骨細胞活性增強,會使得分解速度高於製造速度,造成骨質流失,也就是所謂骨質疏鬆症。傅紹懷醫師說明,骨質大約在20至30歲時達到最高峰,之後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減少,中年以後骨質每年平均減少0.3%至0.5%,到了80歲骨質更會加速流失。 -
台灣骨折發生率全亞洲之冠 骨事抗跌牢記駝矮痛3警訊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08骨質疏鬆症是常見但卻很少人注意的隱形殺手,有許多症狀不明顯,但是只要輕微跌倒,或是突遇過猛外力,就可能造成嚴重骨折,骨折後引發嚴重的疼痛與行動限制,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
骨鬆會要命? 顧好骨本從補對鈣開始做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971根據臨床經驗,骨鬆性骨折病人中,超過一半未能持續追蹤,以為治療好骨折就沒事,忽略骨鬆問題,往往1、2年內就再度骨折。值得注意的是,鈣是合成骨質的重要原料,黃榮泰表示:「即使已開始藥物治療,只用藥不補鈣,也會影響延緩骨鬆的效率,而治療效果不好,更容易降低病人的信心、放棄治療,形成惡性循環。」 -
爺爺假牙狂掉難進食 BPS活動假牙提供全口重建新選擇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7691上述案例中的爺爺,在孫女的鼓勵之下終於就醫,重新評估假牙的製作,考量到傳統活動假牙的咬合力較差,且爺爺缺牙已久,上下顎骨質流失嚴重,不適合做全口植牙。蕭閎懋醫師建議配戴BPS吸附性義齒,經過初模印製、模型分析,以及用閉口印模的方式轉印至咬合器,較能完整反映口腔和肌肉的運動狀況,提高與牙床的密合度,爺爺因此開始能咀嚼一些平常戴傳統假牙會避免的食物,且因為食物不卡在牙床,清潔假牙更方便,讓爺爺的食慾也大增。 -
骨質疏鬆需要治療嗎? 為減少骨折發生有其必要!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12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沈怡伶說,骨質流失在沒有任何保健觀念的介入之前,是隨著年齡增長漸進發生的,事實上就是一種慢性病的概念。根據國民營養調查,2016至2019年國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平均盛行率分別為25%、21%、10%,而骨質疏鬆症在50歲以上的盛行率約20至30%,此數值可能還是低估的情形下,相對於三高預防與介入的積極,國內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症的概念可能還是停留在老化的自然現象,不需要積極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