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顫抖
-
妥瑞症發病期多為5至7歲 幼童這些臨床表現不可輕忽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2752由於每天約發作20次,常發生於吃飯拿餐具、坐車、與人講話或緊張時,突然大吼、大叫,以至於無法唸書,只能休學關在家裡。經醫師評估,接受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大幅改善症狀,已能工作。 -
帕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 逆轉中腦「黑質」異常現生機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0339帕金森氏症是1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發病年齡多落在50至60歲之間,常見症狀有活動緩慢、肌肉僵硬、步行困難、顫抖等。侯泰宇院長說明,帕金森氏症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主要目的是維持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緩和症狀,但只能補充患者體內的多巴胺濃度,無法抑制退化,且長期服藥有副作用風險。 -
帕金森氏症並非老年人專利! 他初次發病時年紀僅40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4為提升民眾對「帕金森氏症」的重視,每年的4月11日訂為世界帕金森日(World Parkinson's Day)。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指出,帕金森氏症是第2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僅次於失智症,好發年齡為50至60歲,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65歲以上者盛行率約1%,年過80,則比率提高至2%至4%。 -
歌后詹雅雯驚傳帕金森氏症 10大症狀有3項應提高警覺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4378之前詹雅雯就罹患喉部腫瘤,以及無法自行分泌口水的罕見疾病之後,最近2個月來,食慾變差,吃不下東西,爆瘦8公斤,至台大醫院接受檢查,確診為帕金森氏症,左腦已經中度萎縮。目前她持續服用藥物,仍保有行動能力。 -
走路變慢可能不只是老化! 巴金森症10大警訊要注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74「大家最熟悉的巴金森症症狀就是顫抖,其次是動作變慢、姿態前傾、步伐變小。」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兼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主任吳瑞美醫師解釋:「有些患者因為動作慢、關節僵硬,可能會先到其他科別就診,最後才發現是巴金森症。」 -
早衰症關鍵找到了 肌肉量少難以維持體溫抵抗力降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31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紀雅惠表示,人假使核纖層蛋白質突變,就容易造成嚴重肌肉萎縮,8歲孩子可能看起來像60歲以上年長者,老化速度是一般人8倍,並且很容易有心血管疾病、身材矮小體重不重、硬皮症等。利用生物工程把異常基因殖入小鼠胚胎,發現新生小鼠也會有類似狀況。 -
嬰幼兒腦部缺氧 經跨科團隊與高壓氧治療後成功恢復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703幼兒如果在生產前發生腦缺氧,主要原因為早產、懷孕期感染(如德國麻疹)、胎盤早期脫落、絨毛栓塞、孕婦吸食毒品菸酒,或受到放射性物質傷害,畸形胎等。發生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是產程過長導致缺氧或腦部出血。若是生產後則可能是因為感染(如腦膜炎)、意外腦部受傷(如跌倒溺水窒息)、腦血管病變、嚴重黃疸等導致。 -
巴金森氏症前兆多 發現這些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72而這次林先生從門口進來時,一坐下來,放在膝蓋上的右手指,微微繞小圈地顫抖,經李醫師仔細詢問後,陪診的林太太表示最近覺得先生反應、動作越來越慢,跟以前不一樣,睡眠不安穩,寫字也不太靈活。李醫師門診評估後,跟林先生與太太解釋,疑似是巴金森氏症,給予藥物治療後,林先生的肩膀緊繃酸痛的情形好了很多,右手抖動的部分也改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