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頸動脈
-
耳鳴-工作壓力大 自律神經失調導致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11「壓力大也會導致耳鳴!」資深耳鼻喉專科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學博士表示,上班族工作壓力大,不只會影響到情緒,降低工作效率,還會引起不易察覺的耳鳴,甚至重聽,主要是因為壓力大時會導致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內耳神經血液循環不良,內耳神經萎縮所造成。
-
失憶不一定是失智 巨大顱底腦瘤作怪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11收治傅先生的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黃國烽醫師表示,退休在家的傅先生平時都會在家煮晚餐,等待下班的子女一同晚餐,過年前一週突然變得不愛講話、愛發呆,把洗面乳當牙膏用,站在廚房許久卻不見他下廚,常常答非所問,連簡單的算數都沒辦法解答,還莫名辦了許多手機門號。 -
糖尿病患高血壓不自知 天冷太High爆血管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49新光醫院神經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醫師表示,每一萬人中大約會有一人有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情況發生,雖然比例只佔所有腦中風的五%,卻是相當特殊且嚴重的腦血管疾病,一旦發生,約1/3的人會死亡、1/3的人會深度昏迷。
-
蟬叫聲揮之不去 耳鳴可治療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533罹患耳鳴的病因複雜,外傷、耳垢過多、慢性中耳炎、噪音、血管性或神經性耳鳴、藥物引起、內耳積水如梅尼爾氏症,或是老年失聽耳鳴等都可能是原因之一,耳鼻喉科醫師官振傑表示,如果耳朵和中樞神經沒有問題,耳鳴卻不請自來,多半是過度勞心、勞力、失眠、常熬夜等因素,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的結果;還有些懷孕的婦女和停經的更年期婦女,因為內分泌失調、荷爾蒙產生變化,也會出現耳脹、頭暈,伴隨耳鳴的症狀,通常孕婦在生完小孩後,耳鳴症狀會持續發生,除須進行耳朵治療外,還需搭配荷爾蒙藥物雙管齊下。 -
罹患「毛毛病」 9歲女童腦中風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059收治女童的署立豐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正一表示,女童原本健康活潑,去年10月突然發生神智不清、無法說話、左側體無力等中風現象,緊急送醫,經顱內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女童罹患先天性腦血管畸型(moyamoyadisease)。 -
導航系統輔助開刀 鼻科內視鏡手術新趨勢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38藍敏瑛醫師說明,民眾經常聽到的「鼻竇」,即指圍繞在眼眶和鼻腔周圍,並與鼻腔相通的氣化骨,內襯呼吸上皮。上方為顱底腦組織,外側是眼球,往後側有頸動脈及視神經等重要結構,一旦感染細菌、黴菌,鼻竇內襯黏膜就會出現發炎反應,這就是鼻竇炎。 -
頸動脈狹窄恐致腦中風! 支架治療新趨勢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402 -
撿回一命!四肢無脈搏也可以開心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695台北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鎮蔡建松教授表示,據文獻報導上主動脈幹阻塞是可運用侵入性較低的血管內支架來暢通血管,但若病人是無名動脈狹窄就必須使用傳統手術治療,因無名動脈有較大的直徑及距離右鎖骨下動脈及右總頸動脈分岔處很近,在過去臨床統計使用傳統繞道術五年內可維持通暢度97%且無併發症,這與血管內支架方式針對無名動脈阻塞治療五年內通暢度82%且併發症11%,有很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