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預防復發
-
夏天悶熱皮在癢別亂擦藥 專家提醒使用前這3點先搞懂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1037皮膚問題發生原因不同,選用藥物也不同。皮膚外用藥常用成分如類固醇、抗生素、抗黴菌劑、抗組織胺、角質溶解劑等。例如:治療黴菌感染(香港腳、灰指甲),需用抗黴菌劑;蚊蟲引起的搔癢可使用抗組織胺止癢;皮膚炎、皮膚過敏,常用類固醇消炎、收縮血管。藥物選用時亦需考量患部皮膚狀況,建議先向醫療人員清楚說明症狀。 -
胰臟癌三明治療法新趨勢 先化療縮小腫瘤才開刀再化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5327許多癌症均有病友團體,唯獨被喻為「癌王」的胰臟癌幾乎沒有病友團體,主要在於死亡率偏高,不過,台灣胰臟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提醒,近年來,治療胰臟癌上已有不錯的進展,病友務必積極治療。 -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癌症新知 / 乳癌450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乳癌中心鄭翠芬主任指出,黃小姐雖是早期乳癌,但術後未良好配合醫囑持續治療,很容易導致癌細胞在短期內復發甚至轉移,提醒早期乳癌患者不可輕忽術後預防的重要性。彰化基督教醫院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教授呼籲,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已超越8成,且現今治療日新月異,患者可依照不同基因表現訂定個人化治療方針,術後應配合醫囑積極治療預防復發。 -
婦女節關心女性健康! 防「乳癌再復發」靠治療新觀念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359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底宣布女性乳癌首次超越肺癌,成為最常見癌症。於婦女節之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陳芳銘醫師提醒乳癌高風險女性注意乳房健康,「包含有乳癌家族史、暴露後天環境危險因子者,像是工作壓力大、接觸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顯著肥胖、抽菸飲酒等。 -
金馬影后眩暈住院擔心醒不來 可能原因有這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124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眩暈是因為內耳的平衡系統出了問題,主要是內耳淋巴液積水腫脹壓迫神經所致,原因在於內耳血管因膽固醇或血脂肪沉澱所造成的阻塞,進而使血流不暢通,加上生活壓力過大,血管過度收縮,導致內耳神經因缺血而萎縮。通常會產生眩暈,也可能是耳石脫落、前庭性神經炎、中樞性神經病變、梅尼爾氏症等病症所引起。 -
突然出現類中風症狀 原來是乳癌腫瘤轉移至腦部
癌症新知 / 乳癌4395「轉移性腦瘤」是受到其他部位的癌細胞轉移至腦部才長出的腫瘤。黃國烽醫師說明,癌症患者發生腦轉移的機率約15至30%,雖然每種癌症都有轉移至腦部的可能,但最常見為乳癌、肝癌、肺癌、大腸癌等4種癌症。 -
大腸癌易復發可先下手為強 抽血檢驗準確率達9成
癌症新知 / 腸癌3524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主任王輝明表示,非侵入性的癌症基因檢測靈敏度高,能協助醫師及早監測癌症復發跡象,除此之外,適藥性基因檢測更讓患者有機會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減少反覆化療的痛苦,對症下藥,積極追蹤,提升大腸癌病患的存活率。 -
思覺失調積極接受治療 近6成可重返職場繼續就學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305鹿港基督教醫院長青院區副院長邱南英表示,思覺失調症是種思考及知覺失調的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但治療過程中最擔心患者「機構化」,無法離開治療機構,再難回到社區生活。因此,住院期間除了給予藥物控制病情外,還應多運動,透過職能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等方式,讓患者恢復生活能力,甚至有機會重返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