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關節疾病
-
小關節病變恐成類風濕性關節炎 把握6個月黃金治療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12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內科教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俊宏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也是國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由於患者本身因免疫系統失調,會把自己的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關節發炎、變形,甚至會導致內臟器官發炎與侵犯,可能危及性命與生活機能。 -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結晶型硫酸鹽葡萄糖胺成救星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840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指出,選擇有實證研究的藥物治療,才能有效減緩關節炎持續惡化。國際關節炎學者分享美國最新JAMA研究及歐洲今年4月公布的最新治療指引,證實結晶型硫酸鹽葡萄糖胺為目前藥物中唯一證實有長期療效,建議作為第1線用藥,並呼籲民眾出現關節疼痛問題時,應遵從醫師指示治療。 -
細胞治療市場再擴大 提供退化性關節炎新選擇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575新光醫院再生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釋高上表示,60%的60歲以上民眾有退化性關節炎,不少人又因運動傷害提早退化。以往一旦軟骨磨損便無法再生,嚴重者開刀置換人工關節需承擔手術風險;自特管法開放後,運用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遂成醫病共同的期待,尤其特別適合早期退化性關節炎,在受傷初期,透過幹細胞修復能力將軟骨重建起來。 -
天氣變化血液循環差 類風溼性關節炎疼痛加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5766歲賴姓果農就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典型個案,身體狀況還算不錯,但日前採收葡萄時,四肢關節突然疼痛,返家後服用止痛消炎藥仍無效,甚至幾乎無法走路,家人連忙轉送急診住院。 -
胃夾手術杜絕肥胖 遠離萬病根源健康享瘦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5286轉眼又到年終獎金發放季,卻不知如何妥善使用資金嗎?醫師建議,有糖尿病、過度肥胖問題或健康檢查數字不佳的上班族,不妨利用年終,投資自己的身體健康,藉由胃夾減重手術,避免過年期間大吃大喝造成體重一發不可收拾,也根除代謝症候群埋在身體裡的不定時炸彈,來年再繼續好好打拚事業。 -
對抗退化性關節炎 醫師:人工關節是最後選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90退化性關節炎為老年人最普遍的疾病。據統計,70歲以上年長者發生率高達70%,且女性多於男性;除手關節、髖關節及腕關節之外,最常發生在膝關節,疼痛嚴重時走路都成問題,但膝關節損壞就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醫師建議,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不用急著開刀,可以先做大腿的股四頭肌運動,減緩疼痛,並先嘗試玻尿酸關節注射等治療。 -
愛穿尖頭鞋長厚繭 雞眼貼布誤用恐釀二度傷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5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皮膚科主任蕭子臨指出,雞眼與胼胝是增厚變硬的角質,因持久過度的摩擦或壓力而造成,若壓力分佈在較大面積(大於1平方公分),則角質增厚呈現均勻片狀,稱為胼胝;反之,若壓力集中在小部位,厚皮中央形成特別深陷圓錐狀的硬皮,稱為雞眼。
-
久坐不動 比肥胖更致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930英國Cambridge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的資深調查員Ulf Ekelund表示,他們從實驗中得到一些結論,雖然從公共衛生的觀點來看,增加身體的活動量雖然和減輕體重一樣重要,但是,活動身體對健康帶來的益處,可能大於減輕體重的好處。即便只是每天固定快走20分鐘這種輕度的活動,長期下來,也可以降低3成的早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