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關節
-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採改良型股內側下切法不傷害肌肉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74梁峻銘院長遠赴日本,隨知名關節重建專家平中崇文進修,習得MUVA(Modified Under Vastus Approach)改良型股內側下切法。這種手術方式如同「庖丁解牛」,從最內側的股內側肌邊緣,「溫和地」將股四頭肌與內側肌群分離以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相較於傳統手術方式,這種新技術可完整保留肌肉、幾乎零損傷,能夠完整縫合關節囊,保留關節液和韌帶,且出血量控制在50c.c.以內,大幅降低術後不適感,加快術後復健進程,進而縮短手術的恢復期。 -
張嘴閉嘴都不對勁?恐顳顎關節障礙上身 中年女性居多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47大家有過吃東西或說話,耳朵前面或臉頰就痛起來的經驗嗎?或是在張開或閉上嘴巴的時候,聽到咔啦聲或像搓捻頭髮的聲音嗎?若有上述這些症狀,你可能就有顳顎關節的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暉哲表示,顳顎關節是人體最重要的關節之一,在慢性肌肉骨骼疾病中是第二常見的問題,僅次於慢性下背痛。成人中的盛行率為31%,在兒童與青少年則為11%,女性較男性患病機率約為2倍,且以中年女性的罹患率最高。顳顎關節與吃東西、大笑、說話、唱歌、親吻等動作息息相關。想吃東西嘴張不開,或是咬下去就痛,不能大笑、不能唱歌,甚至打呵欠都沒辦法,是多麼痛苦的事。 -
關節炎治療循序漸進! 醫:減緩退化透過再生療法有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260重仁骨科醫院副院長黃獻漳醫師指出,人體由206塊骨骼構成,骨頭與骨頭之間連接的關節,由上至下包括頸椎關節、肩關節、腰薦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可能因先天、慢性疾病或老化,而導致關節退化。 -
新手爸媽必讀!預防嬰兒猝死發生 新生兒這樣睡才安全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1054嬰兒猝死綜合症(SIDS,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是全球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發生在出生1歲內的健康嬰兒身上,且多在睡眠中無預警地發生。台灣兒科醫學會與美國兒科醫學會皆建議,改善嬰兒睡眠環境是預防SIDS的重要措施。 -
免疫力強較健康? 異常紅腫、疼痛恐免疫系統太強所致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98說到免疫力,大家的第1個反應大多都是要增強免疫力,免疫力越強越不容易生病,其實不然。雖然免疫力確實是保護我們人體的機制,但當它過度反應,反而會傷害自己,形成2大類問題:過敏反應與自體免疫疾病。所以當我們出現打噴嚏、起紅疹或關節疼痛時,別急著當成小毛病處理,這可能是免疫系統在發出警訊。 -
運動達標30分鐘才有效降低血脂 專家推這5種有氧運動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7770現代人因為膽固醇或血脂過高,到醫院求診的比例越來越高。除了飲食控制,醫師、營養師與衛教師常常會叮嚀:「要多運動喔!」那運動到底怎麼幫助我們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真的有效嗎?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剛開始運動時,身體主要先燃燒肌肉裡的肝醣當作能量來源,接著會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肝臟的肝糖,大約運動半小時後,醣類不夠了,身體才會開始動用血液中的脂肪當能量來源。 -
網友熱議5大足部職業病大公開! 足底筋膜炎只排第3位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6834您是否因工作需長時間久站或穿著特定鞋款?當雙腳每日承受過度壓力,足部問題便悄然浮現,不僅疼痛難耐,更可能影響生活品質。本次盤點5大常見足部職業病,一同了解網友們的真實經歷!《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半年「足部職業病」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常見的足部職業病有哪些。 -
去角質必須搓出屑屑? 醫曝認清膚質選對產品才有效果
醫美減重 / 彩妝保養6507走在藥妝店或百貨公司,常有保養品業務推銷「去角質」產品試用,每當櫃姐將凝膠狀的去角質商品塗抹在我們的手背上,並輕輕畫圓圈地按摩時,不一會兒的工夫,手背上竟被推出一堆灰白色的屑屑,櫃姐說這就是堆積的老廢角質。去角質真的這麼神奇嗎?我有需要去角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