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重大壓力事件
-
校園事件後勿輕忽孩子身心狀況! 3招助孩童走出傷痛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677近年校園安全事件頻傳,從同儕互相傷害、自殺行為,一直到割喉(頸)案等,這些事件都對原來平靜的校園環境帶來震憾,相信也令廣大學子和家長憂心忡忡。到底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事情來降低這個衝擊,可說是不斷在考驗家長智慧,特別是對這些在情緒調節及衝動控制發展尚未健全的兒童青少年,若缺少成人適當的引導討論,孩子容易以模仿網路資訊的方式,來處理自己類似的議題困擾,方法容易變得侷限狹隘且偏差。 -
董氏基金會推憂鬱情緒篩檢 適時了解情緒狀態接住自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1310月是世界心理健康月,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六,是台灣的憂鬱症篩檢日。2000年起,董氏基金會結合相關醫療單位共同發起呼籲,提醒民眾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時時篩檢情緒並適合尋求專業協助。根據2022年3月發布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進行憂鬱情緒篩檢後,能及時獲得追蹤與診療的患者比例偏低,需更強化基層醫療篩檢與治療間的整合服務,讓憂鬱患者適時獲得診斷與治療。 -
疫情間守護心理健康!安排休閒活動 可降低憂鬱症風險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535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這2年多來疫情變化不斷,面對各種變異株來襲,民眾陷入擔憂及不安當中,面對看不見盡頭的疫情,該如何維持心理健康?根據1份2022年1月發布於《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能改善心理健康。 -
女性中年時承受過大壓力 恐導致老年記憶力減退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372研究中有900多名成年人,他們曾在1980年初被評估過2次,在1990年進行第3次訪問時參與者年齡平均為47歲。訪問期間內約有47%的男性和50%的女性,表示他們在過去1年中至少發生過1次重大壓力事件,例如離婚、親人死亡、失業,或是嚴重身體傷害或疾病等。 -
新手媽咪出現這3種徵兆 產後憂鬱恐悄悄上身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415產後迎接孩子的第一天起,內心充滿繁雜的情緒,例如:該如何照顧孩子、自己能不能成為好媽媽等。而若是孕前對體態要求甚高的媽咪,面對產後身材改變的困擾與夫妻間相處的變化,都讓媽咪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 -
痛苦指數飆高 精神官能症患者增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42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表示,當身心長時間出現緊張、焦慮、失眠等症狀,若是能於疾病早期甚至未發時就接受專業精神科諮詢與評估,相對上比較容易找出精神疾病的病因,與病患及家屬討論所能接受的治療方式,可完善地規畫適切治療,病患對治療的配合度增加,將會有最佳的治療效果。
-
珍惜生命 自殺防治全民e起來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224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教授呼籲民眾,若發現周遭親友有自殺意圖,透露自殺訊息時,應嚴肅以對,主動關懷,積極聆聽,給予支持並協助尋找心理衛生的諮詢。如果狀況緊急,應立刻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