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遺傳疾病
-
解開身體密碼! WGS全基因檢測能預知未來健康風險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4749多數人對基因檢測的印象,仍停留在「看看有沒有遺傳疾病」。但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療技術部王松惠經理而言,這項檢測的意義,遠比想像中更深。擁有41年護理經驗的王松惠,談起進行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檢查的契機時說道:「看見年邁的父母每天都服用一堆慢性病藥物,讓我經常思考,當我走到人生晚年階段,是否也會重蹈覆轍?」作為護理人員,她見過太多病人在「用藥」與「副作用」之間艱難拉鋸;而作為家人,也希望親人能比自己這一代更早看見自己的身體輪廓,不必走太多冤枉路。
-
家長擔心新生兒投保遭拒延遲新生兒篩檢 國健署說重話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7116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不易發現,延遲診斷可能造成嚴重後果。113年新生兒篩檢率超過99%,檢測出3,340例異常,以蠶豆症為大宗(約9成)。國健署呼籲,為免錯失治療良機,家長應讓寶寶在出生滿48小時後接受篩檢,勿因保險考量而延遲或拒絕。 -
罕病「軟骨發育不全症」新藥納健保給付 嘉惠72名病友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7896中央健康保險署於114年3月28 日召開「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藥品部分第74次會議」,通過將治療罕見疾病軟骨發育不全症之vosoritide新成分新藥納入給付,因軟骨發育不全症造成病人除了下肢無法生長,上肢太短,甚至難以如廁,生活上需倚賴他人協助,本藥品目前唯一可以治療該疾病,其不僅能改善病人身高,且身長、頭顱、臉部比例亦較為正常。人年藥費約700萬元,預估嘉惠人數約72人,藥費支出約5億元,透過罕藥專款收載,最快於114年5月1日生效。 -
蠶豆症不只避吃蠶豆! 多種藥物潛藏溶血風險不可大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748蠶豆症是一種遺傳疾病,「蠶豆症」的學名是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缺乏症,是一種與X染色體相關的遺傳疾病。G6PD是一種酵素,在紅血球中扮演抗氧化的重要角色。當G6PD酵素不足時,紅血球容易因氧化損傷而破裂,導致溶血性貧血。 -
罕病團體憂「個別醫院總額」影響權益 專家會議求解方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7012「個別醫院總額」新制將於下個月全面上路,台北區多家醫學中心恐承受重大衝擊,民團擔憂,屆時大醫院可能犧牲「難治」且治療費用昂貴的罕病病患,呼籲將相關治療費用排除於個別總額,並納入醫學中心評鑑項目。立法院厚生會「罕見疾病權益促進委員會」18日舉行114年第1次專家會議,與會專家聚焦「個別醫院總額」實施後,對於罕見疾病患者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
首份「罕病病友生活狀況及需求普查」 8成1歲後才確診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7017罕見疾病基金會公布國內首份「罕病病友生活狀況及需求普查」報告,結果顯示,有近8成罕病病友是在1歲之後才被確診,而三等親內有其他家人罹患罕病比率達45.11%。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在罕病防治上仍需加強,將努力檢討。 -
聚焦罕病診斷、治療成效 台大醫院邀日韓專家成果交流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55為了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並提升罕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水準,台大醫院醫療體系日前邀請日本京都大學教授Fumihiko Matsuda、韓國釜山大學醫學院教授Chong Kun Cheon進行國際學術研討會交流罕病治療經驗。而台大醫院也派出雲林分院小兒部醫師蔡孟儒介紹,院內如何利用NGS技術進行罕見疾病的診斷及兒童困難診斷平台服務,並分享其臨床應用案例。 -
馬偕黏多醣症篩檢領先全球! 縮短治療時間獲期刊認可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897先天性遺傳疾病黏多醣症是一種罕見疾病,新生兒出生時外觀完全看不出來,但隨著體內愈來愈多的黏多醣堆積無法正常分解時,會造成器官不可逆的損傷。馬偕兒童醫院研究團隊率全球之先,透過26萬名新生兒的大規模篩檢,成功找出9例黏多醣症4A型病例,進行早期酵素替代療法,完全掌握患者治療的黃金時間,該成果於2024年12月榮登國際權威醫學期刊 「醫學遺傳學」(Genetics in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