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退化性關節炎
-
運動關節卡卡、不適? 3個營養成份助你找回關節健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23新北市一位50歲男子,平時熱愛登山、跑步等戶外活動,近日卻突然出現關節疼痛、活動度下降問題,雖暫時靠消炎、止痛藥抑制症狀,但不適感卻遲遲未改善,後經診斷才發現是關節液不足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 -
小腿是人體第2個心臟 下肢壓力過大影響全身血液循環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90千萬別輕忽靜脈曲張!有名患者前來就診,醫師發現他小腿後方出現了細小的「蜘蛛網狀」血管,這是初期靜脈曲張的典型表現。由於這些血管藏在腿部後方,加上初期症狀輕微,患者往往不自知。靜脈曲張初期可能只是些微腫脹或痠麻感,但若置之不理,加上不良生活習慣的推波助瀾,靜脈曲張可能逐漸惡化,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皮膚潰瘍,不可不慎! -
針灸可以這樣用! 女大生裝人工肛門後腸沾黏針灸緩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32721歲女大生接受外科手術裝置人工肛門,術後嚴重沾黏,導致腸阻塞,伴隨發燒、乾嘔、腹脹,常在半夜痛醒,到醫院接收中西醫合併治療,透過軟便劑、抗生素及止痛藥,緩解症狀,另以針灸減輕疼痛,順利改善症狀,並出院回到學校,重拾書本。 -
國科會超高齡精準再生醫學計畫 亞洲生技大會成果發表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7201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伴隨而來之人口結構急遽變化使得高齡族群與失能病患照護所產生之醫療迫切需求(Unmet medical need)顯著增加。就全球發展趨勢來看,以「細胞治療為核心之再生醫學」將會是未來解決老化、失能以及迫切醫療需求最具有潛力之方案。 -
骨質疏鬆與退化性關節炎差很多 可從病因、治療來分辨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62骨質疏鬆症是全球第2大重要的流行病,50歲以上的女性中,每3位就有1人因骨質疏鬆而骨折!然而民眾卻容易把骨質疏鬆症與退化性關節炎搞混,對此,台東馬偕醫院骨科醫師洪翊綺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指關節面軟骨退化;骨質疏鬆則是硬骨中鈣質流失且骨骼品質下降,2者病因不同,治療方向也不一樣。 -
膝蓋痛!髕骨股骨疼痛演變髕骨軟化症 增生療法助修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47張邦瑋醫師解釋,可將PLT視為新技術的PRP,PRP具顯著增生效果,使用PRP前,會先抽10至15c.c.的血,離心後,使用於治療部位,但無法得知其生長因子的數量;PLT則可在分離過程中定量,且分離出來的PLT凍晶可存放3年。因此,抽血1次,可使用約6至10次,另外,人的身體狀況一天比一天衰退,可使用相對身體巔峰時期的生長因子來修復,比起傳統PRP更有保障。 -
女子關節卡卡開不了口! 醫揭顳顎關節症候群風險因子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451奇美醫院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偉廷指出,顳顎關節疼痛或稱顳顎關節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的發生常常是因為突然張大口,例如打呵欠,或吃到堅韌的食物所誘發,原本關節內的關節盤與關節頭活動自如,但當控制關節盤的肌肉過於緊繃,恐致關節盤前置型錯位,進而產生關節活動障礙,開口受到限制。 -
肩旋轉肌受損影響肩關節靈活度 治療新趨勢助加速修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68吳東泰院長曾收治1名年近50歲的中年男性,平日喜好打羽球,肩膀疼痛一段時間,經過復健治療效果不佳,在打球揮拍時因為疼痛很困擾,因此尋求醫師診治,檢查後發現肩旋轉肌撕裂,病人暫不考慮手術,醫病討論後決定先用PLT局部治療,加快修復速度,療程中仍搭配適當休息、復健和局部肌力訓練,1至2個月內完成3次療程,現在已能重新上場揮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