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術後
-
B型肝炎8旬嬤確診零期肝癌 醫揭肝癌高危險群應篩檢
癌症新知 / 肝癌2744一名83歲的黃姓老婦人因身體不適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就診過程中意外發現肝功能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一顆約1.5公分的肝臟腫瘤,確診為第零期肝癌,同時也發現患者患有B型肝炎,卻因沒有症狀所以不曾進行相關治療。所幸發現及時,由胃腸肝膽科醫師鄭煜明執行電燒治療,術後三天患者順利出院,目前僅需定期追蹤避免復發。 -
30歲女子長期膝蓋疼痛 微創軟骨修復術助她重拾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08「醫師,我的膝蓋好像壞掉了,已經好幾年不能好好蹲下。」這是一位30歲女性患者在門診裡說的第一句話。她長期受到膝蓋疼痛困擾,不僅無法跑步或運動,甚至連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包括蹲下、上下樓梯、長時間站立,都變成折磨。她嘗試過物理治療、護具支撐,疼痛仍舊揮之不去。 -
鼻塞、鼻涕倒流飄魚腥味非感冒 竟是黴菌性鼻竇炎作祟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047台中一名52歲男子長期受流鼻涕、鼻涕異味困擾,幾乎三天兩頭就感冒,即使到診所拿藥但很容易復發。直到他前往長安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林恆甫醫師以內視鏡及電腦斷層檢查後,才發現鼻竇內疑似有黴菌,確診為「黴菌性鼻竇炎」。透過鼻竇內視鏡手術結合導航系統完整清除病灶,術後隔天就出院,一週後恢復正常生活,惱人的鼻塞、異味消失了,感冒次數也大幅減少。 -
預防骨折勝於治療!老人跌倒死亡風險增 存骨本要趁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06「預防骨折比治療更為重要!」黃獻漳醫師強調,預防骨折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首要維持骨頭健康,平時飲食可多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搭配負重運動,如:快走、慢跑或簡單的重量訓練,都是可以提升骨質、增加骨密度的方法,避免一受碰撞就引發骨折。 -
1129講座》心悸胸痛別大意 當心瓣膜疾病與主動脈剝離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645為讓民眾更了解心臟瓣膜疾病的治療方式,以及如何守護心臟健康,遠離主動脈剝離的風險,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將於2025年11月29日(六)下午2點(1點半開始入場)至4點半,舉辦健康公益講座,本次特別邀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暨心臟外科權威陳偉華醫師,深入解析瓣膜性心臟病治療方式,並分享主動脈剝離的預防之道。專業講解,帶您掌握守護心臟健康的關鍵! -
南韓作家白世熙驟逝!生前簽器官捐贈 留大愛救活5人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508南韓暢銷書《我想死,但我想吃辣年糕》作家白世熙於113年10月驟逝,享年35歲。這位用文字撫慰無數憂鬱症患者的作家,在生命最後仍遺愛人間,因她生前簽署的器官捐贈同意書,讓她的心臟、肺臟、肝臟及雙側腎臟成功移植給5位等待重生的病患。根據韓國器官組織捐贈院的聲明,白世熙於114年10月16日在國民健康保險一山醫院被判定腦死後完成捐贈,她的大愛不僅透過文字延續,更以最實際的方式拯救了5個家庭。 -
退化性膝關節炎纏身10年 高頻熱凝療法減痛重獲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98一名85歲黃姓老翁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炎超過10年,關節嚴重變形、疼痛難耐,長年來嘗試過多種非手術治療,效果皆有限,甚至需服用高劑量止痛藥控制疼痛,後來只能依靠輪椅代步。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宜軒評估黃姓老翁的狀況已符合換人工關節的條件,但考量年紀及手術風險,最終以「高頻熱凝療法」緩解黃姓老翁的疼痛,治療一周後,患者的疼痛減輕七至八成,也順利恢復行走能力。 -
洗腎患者髖骨骨折10年死亡率近100% 避免骨折有解方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8137一名67歲女性患者長期洗腎,併發嚴重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於前年接受副甲狀腺切除手術,術後出現「持續性餓骨症候群」,嚴重骨鬆,肋骨多處細微骨折,持續疼痛,飽受煎熬。所幸在接受「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AI輔助診斷與個人化治療規畫,3個月後骨頭疼痛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