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管阻塞
-
近畿小子堂本剛突發性失聰 恐與壓力過大有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64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突發性失聰醫學上稱之為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多半與工作或精神壓力過大、內耳病毒感染或內耳血管阻塞,供血不足,是現代人越來越常見的文明病之一。臨床表現則因嚴重程度而有輕、中、重度之分,除了聽不清楚、聽不見等症狀,根據臨床觀察,突發性失聰多以單側發作居多,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聽力障礙的情形。且在發作前後,多數患者都會有耳鳴、眩暈或是耳朵出現悶塞感等症狀。 -
國考壓力大 竟引來突發性耳聾上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89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喉科的急症,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的成因很多,包括病毒感染破壞內耳神經細胞、內耳聽覺細胞痙攣、血栓栓塞、自體免疫疾病、外力撞傷等。現代人面臨工作、考試各種壓力之下,也可能導致內耳和頸部及腦幹血液循環不良或阻塞,一般若引起血管阻塞硬化,除引發耳鳴外,也恐釀致聽力逐漸受損。 -
注射玻尿酸微整 澳洲研究:慎防失明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59澳洲的整形外科醫師協會(ASPS)Mark Ashton總裁表示,醫學美容的進展快速,隨著玻尿酸(Hyaluronic Acid Filler)的使用越來越廣,大家對於玻尿酸風險的警惕下降了。他在此提醒,要小心如玻尿酸等物質,有可能會帶來嚴重的併發症,造成失明和肌肉組織壞死等風險,因為根據一項2015年的研究來看,有超過100個因注射填充物導致失明的案例。另外,最近韓國首爾大學的報告也指出,醫師幫9位年齡介於26至45歲間的女性患者施打玻尿酸之後,喪失了原有的視力。
-
眩暈症應接受治療 以免釀成永久性聽力障礙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16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說明,眩暈症其實是內耳病變所造成,因內耳淋巴水腫病變所導致的平衡失調,因此影響到聽力及平衡感,產生眩暈、站不穩、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這類病患通常是因為壓力過大、內耳血管過度收縮導致血流不暢、自體免疫失常、病菌感染等因素,引發內耳淋巴液腫脹,進而造成組織缺血壞死,甚至內耳神經因此萎縮。 -
台大研究:服用降血脂藥物 能降低敗血症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18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台大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台灣的健保資料庫,時間從2002至2012年這十年之間,一共有50000名左右的敗血症患者的資料,研究中去比較同一種類別,還有不同牌子的藥品,對於敗血症的預防效果。發現在敗血症發作之前,如果患者有長期服用天然物萃取的Statin類降血脂藥,與沒有使用Statin類降血脂藥的人相比,90天的死亡率可以減少28%之多。 -
習慣搭捷運戴耳機? 當心聽力健康悄悄流失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12
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指出,一般人正常的聽力約在25分貝,也就是悄悄話的音量,而平常講話聲音的分貝則在60左右。通常在85分貝的環境中待超過8小時,聽力就容易受到損傷,且每增加3分貝,聽力受影響的時間即減半。也就是說,待在88分貝的地方超過4小時,你的聽力就會受到傷害。以此類推,若在 100分貝的環境中待超過半小時,就足以讓聽力受損。 -
光學同調斷層掃描 心血管阻塞治療新利器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195收治該位患者的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柏偉表示,治療心血管疾病,須先做好血管狀況的詳細評估,也希望能藉此避免掉血管支架內再次狹窄的風險。其中,冠狀動脈造影是最常見且最重要的檢查,可讓醫師藉此判斷血管是否有狹窄、是否需要介入治療。 -
暖冬溫差仍大 保暖不及恐招致耳中風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67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表示,診所近日收治中耳發炎、眩暈案例的病患明顯增加,其中又以抵抗力較弱的國小學童或高齡的長輩居多。一名年逾70歲的長輩,由家人陪伴就醫檢查,竟是清晨起床時發現有一邊耳朵聽不見任何聲音,其稱為突發性耳聾毫不自覺把客廳電視聲音越轉越大,引來鄰居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