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董氏基金會
-
選舉新聞會上癮!長期恐無法自拔 董氏籲縮短觀看時間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13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近年我們經歷了一些令人擔心的事件,包括新冠肺炎大流行、烏克蘭戰爭、大規模抗議或槍擊、氣候引起的野火等,這些壞消息常常會讓大家感到無能為力和苦悶,在台灣特別是選舉新聞,很容易造民眾無端的憤怒,或是陷入新聞的漩渦裡。 -
肌少症患者增!董氏揭長者牛奶攝取不足 6成運動NG了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249近年坊間不斷推陳出新各式乳清蛋白粉沖泡飲品,時常聽到長輩詢問,「想要長肌肉是不是就要多喝乳清蛋白最有效?」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指出,許多研究已證實,阻力訓練為60歲以上增加肌肉質量和力量最有效的策略,雖成年人進行阻力訓練並額外攝取蛋白質也已被證實能加強增肌的效果,但在銀髮族身上效果卻不一致。 -
吃火鍋沾生蛋!比起膽固醇 這菌吃下肚對身體危害更大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598天氣漸漸轉涼,越來越多人會想大啖火鍋來溫暖身體,不少民眾喜歡在沾醬時打上1顆雞蛋,董氏基金會提醒,雞蛋雖然營養,但蛋殼上佈有氣孔,微生物就有機會入侵,以沙門氏菌為例,沙門氏菌會引發急性腸炎,造成腹痛、寒顫、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甚至引發致命危機。 -
行善不需要目的 隨手善舉具「傳染性」影響力超乎想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55研究顯示,慷慨的行為具有傳染性,接受他人幫助、分享或捐贈者也會相對付出,將自己收到的善意向外傳遞。研究中也發現接受幫助的施者,在有機會幫助別人時,通常比較樂意,心情也會比較好,人在獲得別人幫助的時候,也會誘發善心去幫助別人,形成1個善行的循環。建議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善舉的民眾,從「關心」周圍的人開始,家人、同事、同學、朋友或公益團體關注的議題。打從內心給予幫忙,像是幫助焦頭爛額的同事買杯咖啡、倒杯水、公益捐款…等,從關心的角度就不會有過多的期待,且量力而為,避免讓善舉變成另1種壓力或負擔。 -
董氏基金會推憂鬱情緒篩檢 適時了解情緒狀態接住自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2210月是世界心理健康月,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六,是台灣的憂鬱症篩檢日。2000年起,董氏基金會結合相關醫療單位共同發起呼籲,提醒民眾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時時篩檢情緒並適合尋求專業協助。根據2022年3月發布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進行憂鬱情緒篩檢後,能及時獲得追蹤與診療的患者比例偏低,需更強化基層醫療篩檢與治療間的整合服務,讓憂鬱患者適時獲得診斷與治療。 -
青少年除課業最在意人際 親密家庭關係能幫助孩子減壓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067董氏基金會於 2021 年 9 月至11 月以全台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的「人際關係、壓力及憂鬱情緒現況」的調查,收集有效問卷 2,607份,結果發現,有 15.4%的青少年常感受到壓力,影響自身的生活;有 41.2%的青少年每天感到壓力大的時間超過 1 小時;8.1%常覺得自己很孤單。 -
解決吞嚥障礙!董氏提「軟食力5策略」 讓長輩有口福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029董氏基金會表示,吞嚥能力如同身體的其他功能一般,隨著年齡增長會慢慢退化,即便是沒有任何疾病的長者,有時也會出現吞嚥功能的障礙,這種現象在日文稱作「老嚥」。為了解決此問題,提供大家「軟食力5大策略」,讓長輩們進食不煩惱。 -
親子間正面溫暖的談話氛圍 能幫助孩子更積極因應壓力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535根據2022年6月發表於《早期青春期》期刊的研究顯示,與母親的對話中體驗到更正面影響和更強凝聚力的青少年,在青春期(中學)階段更能因應同儕壓力。在與母親的對話中體驗到更正面和更強凝聚力的青少年,這將使他們在中學時能更積極地因應和尋求父母的建議;母親若表現出較少正面情感(或更多批評和缺乏興趣)以及在對話中凝聚力較差的青少年,在中學開始時較不能積極因應社會壓力,對於較容易感受到壓力的孩子來說尤其明顯。孩子會透過「模仿」學習情緒反應與因應壓力的作法,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即具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