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菌種
-
牙齒黑黑就是蛀牙? 醫:若表面平順可能是硫化鐵沉積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417牙齒黑黑的但卻不是蛀牙!?在某次國小學童口腔健康檢查中,1位4年級的小朋友主動在牙醫師進行檢查時坦白:「醫生,我知道我有蛀牙,我的牙齒黑黑的!」但經檢查後發現,小朋友的每1顆牙齒表面都有黑色碎片狀的沈積物,近看是密集的黑色點點沿著牙齦分佈,遠看如同1條黑線蔓延至後牙區,但這其實是一種細菌染色,不是蛀牙。 -
小心高脂飲食改變腸道菌相 醫:部分壞菌恐誘發性早熟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643民眾耳熟能詳的益生菌,除了整腸、減緩過敏等眾所周知的功效,腸道菌群的構成竟然還與肥胖、早熟的發生有關!肥胖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除了基因遺傳外,主要與生活型態有關。像是熱量攝取過多(如:高熱量且精緻的食物),消耗太少(如:相對低度活動),進而導致熱量累積並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造成肥胖。除此之外,近年來還發現,肥胖的發生也與腸胃道的特定微生物族群有關(致胖菌),相關研究表明,肥胖鼠與正常鼠有不一樣的腸道菌相,亦即特定致胖菌增多。 -
如何面對抗藥性細菌? 適當使用抗生素並做好感染管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508抗藥性細菌問題不僅是台灣所面臨的挑戰,更是全球關注的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其列為重大優先議題,包括綠膿桿菌與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等超級細菌的出現,早已不是新聞。若是沒有妥善因應,預估到了2050年,台灣每年將有高達3.3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的感染,死亡人數將是肺癌死亡人數的3倍之多。值得正視的是,許多肺癌病人最終病逝的直接原因是肺炎。 -
保健食品開封後乾燥劑、棉花該留還是丟? 藥師來解答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1198國人食用保健食品風氣盛行,但對於產品的保存是否都做對了呢?許多民眾對於保健食品保存的方式存在許多錯誤觀念,導致保健食品變質,吃了不但無益,反而可能傷身。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黃彥儒藥師針對民眾常見的保存迷思逐一破解,並提供正確的保存方法,以確保民眾吃得安心,並且吃出健康。 -
年輕人愛美打耳洞釀成蜂窩性組織炎 竟是綠膿桿菌惹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902愛美的17歲周同學耳骨穿洞後,因頻繁觸摸導致傷口感染。初期紅腫未癒,輾轉就醫1個月後,狀況惡化並引發發燒,緊急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經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兒科醫師邱馨慧立即收治入院,並會同耳鼻喉科醫師進行清創手術並在耳骨處放置引流管。檢驗確認為綠膿桿菌感染,經針對性抗生素治療,感染症狀改善出院,持續治療近兩週痊癒。此案例提醒大眾,穿洞後應避免頻繁觸摸,並注意傷口清潔,如有感染徵兆應儘速就醫。 -
糖尿病控糖順序!睡眠、運動、飲食 精準補硒營養加分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56武真武醫師表示,針對控制糖尿病,純營養素點滴補充搭配如鎂、鋅、維生素C及硒、穀胱甘肽等多元化補充,效果更顯著。此外,許多重大疾病都會導致體內硒含量降低,包括各種慢性發炎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手術前後的補足與修復、癌症患者等,需要透過專業調配高劑量的硒補充,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
廚房海綿真的很髒!細菌量直逼糞便 專家建議你這樣做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73大多數家庭的廚房都備有海綿菜瓜布,用來清洗碗盤。然而,研究顯示,這些海綿可能成為細菌溫床,因為它們溫暖、潮濕,且富含食物殘渣,為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2017年,德國富特旺根大學微生物學家Markus Egert研究發現,廚房海綿中含有多達362種微生物,部分區域的細菌密度高達每平方公分 540億,與人類糞便樣本中的細菌數量相近。海綿內部充滿孔洞,為不同細菌菌落提供適合的棲息環境。 -
鬧肚子都是壞菌惹禍! 益生菌「救胃機制」真的有效?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10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腸道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信佑表示,腸道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除了負責消化吸收食物外,也是免疫系統的主要防線之一。維持腸道健康對於整體健康非常重要,而食用益生菌商品也成為現代人維護腸道健康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