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胃鏡
-
吞嚥困難只能依賴鼻胃管? 醫:靠復健能找回進食功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33台灣長照機構中有94%的病患使用鼻胃管,但這並非治療吞嚥困難的唯一解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表示,吞嚥是人體每天都會使用且很重要的反射行為,吞嚥困難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而大部分神經學或退化性疾病是可藉由吞嚥復健來改善的。 -
減重手術有哪些?肥男求職不順 術後搭運動狠甩20公斤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549很多人誤以為減重手術是1個捷徑,只要做完手術就可以輕鬆減重,不需要付出努力。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胃腸內科醫師沈群勝說,其實減重手術並不是捷徑,而是幫助重度肥胖者管理體重的1個工具。術後患者仍然需要進行長期的飲食控制、運動和生活習慣調整,否則可能會出現體重反彈。因此,手術後的生活方式調整對於手術成功至關重要。 -
科技業女主管拉肚子又便秘! 大腸激躁症3類型1次搞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96646歲黃小姐是名科技業主管,平時飲食均衡、作息正常,也有運動習慣,她平常就會注意排便狀況,過去6個月幾乎每2至3天才上1次廁所。但3個月前工作繁重之下,黃小姐發現有時單日腹瀉多次,有時突感腹部絞痛不適,卻又解不出來,進行全身健檢後,抽血各項檢測、無痛腸胃鏡的檢查皆正常,經醫師評估罹患腸躁症可能性高,在調整生活作息、進行高纖飲食並補充益生菌及腸胃藥後,症狀才獲得改善。 -
增生性、腺瘤性瘜肉易成胃癌 醫籲:及時切除降低風險
癌症新知 / 胃癌4923安南醫院消化內科、醫療副院長許秉毅表示,臨床上9成的患者是基底腺胃息肉,只要小於1公分可以不必切除,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增生性胃息肉(大於1公分)以及腺瘤性胃息肉,其癌化風險較高,需要及早切除處理。 -
膽結石愛找「她」!43歲女晚餐後上腹悶痛 竟是膽結石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0143歲的女性小敏,過去並無特別慢性病病史,但最近這2週以來,每當晚餐吃得較多時便會開始出現上腹悶痛狀況,起初以為是腸胃炎不以為意,直到症狀愈發嚴重,才到奇美醫院急診室尋求治療。經診斷後,發現小敏的白血球指數及發炎指數偏高,也檢查出膽囊石合併膽囊炎,於是會診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陳界溥,並進行經皮穿肝臟膽囊引流術並輔以抗生素治療,術後恢復良好。 -
公筷母匙有必要!女子接受幽門桿菌治療 竟又重複感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24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目前已知幽門桿菌是多種胃部疾病的致病因子,像是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胃部疾病,都已經被證實與幽門桿菌有關,且被感染的時間越長,之後罹患胃癌的風險越高。 -
無痛血尿恐癌症前兆? 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做膀胱鏡檢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88反覆泌尿道感染或有血尿等症狀,切勿輕忽,很有可能是癌症前兆,一旦出現症狀千萬別拖,一定要盡早到醫療院所檢查並治療。 -
國科會支持台大研發光場顯示技術 醫師配戴AR不暈眩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339在國科會顯示科技專案計畫的支持下,國立臺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陳宏銘教授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吳明賢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及合作廠商兆輝光電,成功開發了世界領先的光場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顯示科技。此科技有效解決了人眼視覺輻輳調節衝突(Vergence Accommodation Conflict, VAC),讓醫師在配戴AR裝置時不再感到暈眩或缺乏深度感知,適合高精度醫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