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胃部
-
從280到80公斤! 中年男靠飲食、運動、手術重獲新生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880045歲的吳先生自小體型就圓滾滾,國小6年級體重已達90公斤,成年後的體重更一度飆升到280公斤,不僅健康大受影響,更讓他因畏懼他人目光,長達6年足不出戶。直到5年前在醫療團隊與志工的幫助下,從飲食、運動、藥物等多管齊下,並接受縮胃手術,經過多年努力,如今已成功將體重控制在80公斤,且持續下降中,成功翻轉「沉重人生」。 -
抗生素殺細菌都一樣? 亂吃他人抗生素恐引發心律不整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4111抗生素的發明與應用,成為數10年來挽救人類生命的重要利器,然而錯誤地使用抗生素不僅可能會導致嚴重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更有機會煉成超級細菌,導致未來無藥可用的危機。抗生素到底該如何使用?藥害救濟基金會點出了幾項坊間流傳之抗生素錯誤認知,在以下文章中彙整並釐清觀念,讓民眾正確使用抗生素不踩雷 -
端午吃粽應景不積食! 中醫師教你2穴位和2茶飲助消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004端午佳節,粽子作為傳統美食,承載了深厚的文化意涵。然而,粽子以糯米為主要原料,質地黏稠、富含澱粉,常搭配肥膩餡料如五花肉、鹹蛋黃或紅豆沙,這些特性使其難以消化,易導致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甚至食積等問題。劉宗昇中醫師指出,中醫角度上消化問題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針對粽子引起的消化不適,可透過穴位按摩、中藥茶飲及日常飲食調理,促進脾胃運化、恢復消化功能。 -
夏天養生應護心少動怒! 紅色、酸味食物有助安神收汗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545根據最新統計,國人死於心血管病人數已超越癌症死亡人數,《黃帝內經》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應把握立夏養心好時機。2025年5月5日是立夏的日子,立夏開始,晝長夜短,氣溫升高,容易使人心浮氣躁,《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到夏季養生應要「使志無怒」,不輕易動怒,盡量維持心情平和舒暢,以避免心火過於旺盛傷心神。 -
飯後不定時腹痛、想吐常被誤解! 原來少年罹患這疾病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30614歲謝姓少年,從7歲開始就出現腸胃不適症狀,腹痛、腹瀉、便秘等,媽媽也帶著他求診各醫院治療,但都沒有真正的改善。去年開始出現持續性噁心嘔吐狀況,並且體重明顯下降,169公分的少年,3個月內體重從52.5公斤下降到48公斤,媽媽又帶他到各醫院看診皆未改善,因此上網搜尋類似個案治療成功案例,才從北部南下到台中找童綜合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郭敏勇診療。 -
毛髮結石堵塞腸胃 8歲女童腹痛嘔吐竟是異食癖惹的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8351名年僅8歲的女童小安(化名),在長達3個月期間受間歇性腹痛所苦,近日因症狀加劇並伴隨頻繁嘔吐,被送往醫院緊急治療。經檢查後,發現小安的胃部及小腸內充滿毛髮結石,導致部分腸道阻塞,後透過手術成功取出多顆毛石,並轉與兒童心智科診治,目前女童情況穩定,並持續接受心理與營養治療。 -
反覆胃痛吃藥就沒事? 醫提醒找出胃炎致病原對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542人體的皮膚會因受到刺激、病菌感染而出現發炎紅腫傷口,胃部的黏膜細胞也一樣!身為消化系統的前線,胃部表皮黏膜組織若經常接觸刺激性飲食、藥物、菸酒等不良物質,甚至情緒與壓力導致胃酸分泌過多,都可能引發胃發炎。但胃部的發炎不像皮膚一樣顯而易見,而是用疼痛和不適感顯現,甚至無明顯症狀,若疏於保養及治療,長期慢性胃炎還可能惡化為胃癌!因此,及早釐清胃炎成因,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養胃重要的一步。 -
胃部基質瘤發生率上升!僅次於胃癌 胃鏡微創術新趨勢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70052歲陳先生在例行健康檢查時,透過胃鏡意外發現胃上體部有一個黏膜下腫瘤。為了進一步確診,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鍾承軒安排了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腫瘤源自胃的肌肉層。經綜合評估後,鍾承軒醫師立即為陳先生進行內視鏡全層腫瘤切除術,完整且成功的將腫瘤切除,並運用「內視鏡縫合系統」精準修補切除後的胃壁缺損。手術後,陳先生恢復順利,隔日即可進食,並於術後第3天順利出院,康復進展順利迅速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