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胃部
-
胃夾減重不切胃 術後遵守3階段飲食法不復胖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14186一般胃袖狀切除術需切除一部分的胃,而大里仁愛醫院副院長趙世晃醫師獨創的胃夾手術以不破壞胃部結構,在食道下方和胃的上方處放置1個醫療級不鏽鋼胃夾,目的是讓食物通過孔徑變小約1公分,再合併小腸繞道手術,讓患者進食能細嚼慢嚥,小腸也能減少吸收熱量,最終達到減重目的。 -
34歲無家族病史竟檢查出大腸癌 這些壞習慣種下禍根
癌症新知 / 腸癌10481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黃洸偉主任表示,楊先生在無痛大腸鏡檢查中,發現大腸內有1個2公分的腺瘤型瘜肉,在檢查同時也一併進行瘜肉切除,病理檢查報告確診為0期大腸癌,其癌細胞僅在黏膜層尚未擴散到其他部位,切除後的治癒率幾乎是100%,且不需要追加化學治療,後續楊先生也聽從醫師建議定期追蹤,有了這次經驗更體會到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
嘔吐胸口劇痛後昏迷送醫 竟是大吃大喝導致食道破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88食道是具有輸送食物功能、由肌肉組成的通道,上接咽喉、下接胃,長約20至25公分。程建博外科部主任指出,「食道破裂」多見於胃鏡、食道鏡等侵入性檢查造成的傷害,像楊先生這種「自發性食道破裂」的患者較為少見,一般較常發生在大吃大喝且酗酒後嘔吐的人。因食道下段左後方的生理結構較薄,當吃進過量食物及酒精,導致腸胃蠕動變差,使得胃部膨脹,一旦嘔吐,喉嚨緊縮、胃部壓力往上擠壓,食道壓力劇增,即有破裂風險。 -
放連環屁是消化太好? 完全相反!5種人尤其注意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77但屁從哪裡來?食物進入口腔時,咀嚼成小顆粒經食道傳送到胃部,胃將食物充分研磨並初步分解蛋白質後送入小腸,食物在小腸被充分消化吸收之後,剩餘的食物殘渣會被送入大腸;大腸適度吸收殘渣所含的水分後,將糞便自肛門排出。而大腸內有許多腸內菌,以食物殘渣為食,會分解殘渣產生氣體,若這些氣體往下自肛門排出,就是放屁了。 -
飲食「增稠」防吸入性肺炎 不讓長輩陷入院內感染風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899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醫師林嘉謨表示,年長者因肌肉與吞嚥功能退化,在喝湯或水等液狀食物時,如果氣管來不及關閉,就可能流入肺部而嗆到。年輕人可能用力咳幾下,肺部異物就可以排出,但年長者咳嗽反應也不好,有時無法排出異物,加上免疫力差,細菌就有機會在肺部滋生,引起肺部發炎。 -
端午吃粽難消化? 搭配營養小金礦健康美味輕鬆享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293面對高油脂的粽子及腸胃道不適,知名營養師謝宜芳建議,一家大小可以在吃粽子前後補充具有膳食纖維及水果酵素的水果,如木瓜、奇異果,能幫助消化、軟化糞便,進而改善便秘狀況。選對了飯後水果,才能維持腸道好菌相,而擁有健康腸道的同時,面對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慶之一,才有愉悅的心情和全家人一同歡慶,放肆享受健康、大口吃粽。 -
胃食道逆流恐釀食道癌? 「巴瑞特氏食道」是警訊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12589衛福部日前發佈10大癌症,食道癌新增發生人數排名第9位;而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國人10大死因統計中,食道癌是癌症死亡排名第10位,顯見食道癌對台灣人生命威脅非常大。 -
腦缺氧兒「不會吃」 吞下第1口食物得來不易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892吳太太分享照顧承承的心路歷程,雖然因懷孕生產過程不順,導致孩子起步比一般人辛苦,但全家人並沒有因此洩氣。一開始學習鼻胃管照護並配合到宅語言治療師的指導,從簡單的口腔按摩,練習舌頭動作,到誘發吞嚥反射,經過無數次的練習,直到看著承承小口、慢慢地吞下人生第1口食物,內心感動難以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