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站立
-
青春期「成長痛」? 16歲高中生膝蓋痛半年竟是骨肉瘤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353一名熱愛籃球的16歲高中生,半年前開始右膝隱隱作痛,以為是打球扭傷就沒在意。接下來兩個月疼痛反覆發作,有時半夜會痛醒,膝蓋還出現腫脹。家人帶他去推拿按摩,師傅說是運動傷害要多補鈣,於是開始吃鈣片喝大骨湯。直到某次體育課跳躍落地時膝蓋劇痛無法站立,送醫檢查才發現骨頭異常,切片確診為骨肉瘤。 -
30歲女子長期膝蓋疼痛 微創軟骨修復術助她重拾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30「醫師,我的膝蓋好像壞掉了,已經好幾年不能好好蹲下。」這是一位30歲女性患者在門診裡說的第一句話。她長期受到膝蓋疼痛困擾,不僅無法跑步或運動,甚至連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包括蹲下、上下樓梯、長時間站立,都變成折磨。她嘗試過物理治療、護具支撐,疼痛仍舊揮之不去。 -
秋天慎防眩暈發作! 注意溫差變化造成之血液循環不良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287王蒼敏藥師曾遇一位年近60歲婦女,曾經發作眩暈,看過醫師服藥治療後仍反覆發作,於是建議搭配服用循利寧已達1、2年,狀況穩定,眩暈發作機率也降低很多;另一位60歲男性患者,因為感覺記憶力變差,經常忘東忘西,本來要買的東西到賣場就忘了,後經建議後開始服用循利寧,初期每天服用2顆,同時搭配維生素B群,DHA和卵磷脂,藥物作用相輔相成,活化腦部、幫助記憶立提升,持續半年後狀態有好轉,目前減量持續保養中。 -
退化性膝關節炎纏身10年 高頻熱凝療法減痛重獲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51一名85歲黃姓老翁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炎超過10年,關節嚴重變形、疼痛難耐,長年來嘗試過多種非手術治療,效果皆有限,甚至需服用高劑量止痛藥控制疼痛,後來只能依靠輪椅代步。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宜軒評估黃姓老翁的狀況已符合換人工關節的條件,但考量年紀及手術風險,最終以「高頻熱凝療法」緩解黃姓老翁的疼痛,治療一周後,患者的疼痛減輕七至八成,也順利恢復行走能力。 -
跌倒別伸手撐地!橈骨承受衝擊力大 停經後女性應警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618走路滑倒、運動跌倒時,大多人會本能伸手撐地。小心這個看似自然的保護動作,可能讓手腕瞬間承受超過負荷的壓力。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脊椎外科主任楊昌蓁表示,從站立高度跌倒並用手撐地時,手腕承受的衝擊力可達約147公斤,遠超過骨骼安全值而造成「手腕骨折」。 -
踏出第1步最痛 中醫傳授2穴位+2茶飲緩解足底筋膜炎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588足底筋膜炎是導致足跟疼痛常見原因之一,尤其好發在需要長時間站立、走動或體重偏重的人身上。足底筋膜從腳跟一路延伸到腳趾,有幫助維持足弓與吸收震盪的功能。如果因為過度使用、長時間負重,或鞋子支撐不佳,筋膜就會受到反覆拉扯,進而發炎受傷,產生足跟痛的情形。中醫師陳欣如表示,該病症的典型症狀就是「早上起床踩地第1步最痛」,走1走後會稍微緩解,但久站或走多了又會加重。嚴重時甚至會影響走路姿勢,進而連帶引起膝蓋與腰部的不適。 -
天天健走引發足底筋膜炎? 震波治療併肌力強化獲改善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698宜蘭53歲林阿姨熱愛運動,近期與朋友外出健走卻感覺腳跟疼痛腫脹,原以為是鞋子不合腳,就醫才發現是足底筋膜炎。她在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葉書銘醫師建議下,接受震波治療搭配物理治療運動訓練,進行3次療程就改善疼痛。目前她持續透過肌力強化訓練穩定足踝,學習正確又適合自己的運動之道。 -
入秋眩暈易發作!眩暈是現代文明病 醫歸納成因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123李宏信醫師進一步解釋,耳朵構造由外耳、中耳和內耳組成,其中內耳有負責聽覺的蝸牛體和掌管平衡的三半規管,當前庭系統的三半規管發生病變、不平衡,就會引發眩暈耳鳴。內耳蝸牛體和三半規管是管狀構造,裡面分為內淋巴和外淋巴2大系統,中間有隔膜,若因車禍外傷導致薄膜破裂,內外淋巴液體混在一起,導致不平衡,就會引發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