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突發性耳聾
-
耳中風恐失聰 山元式新頭針為聽力找「聲」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083收治這名施姓患者的醫心堂中醫診所院長高資承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喉科的急症,有耳中風之稱。其定義為72小時之內,出現連續3個頻率大於30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而耳中風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十萬分之五到二十,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歲到60歲間,且多發生於單耳,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個案。 -
國考壓力大 竟引來突發性耳聾上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87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喉科的急症,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的成因很多,包括病毒感染破壞內耳神經細胞、內耳聽覺細胞痙攣、血栓栓塞、自體免疫疾病、外力撞傷等。現代人面臨工作、考試各種壓力之下,也可能導致內耳和頸部及腦幹血液循環不良或阻塞,一般若引起血管阻塞硬化,除引發耳鳴外,也恐釀致聽力逐漸受損。 -
台北城市噪音排名14 聽損防治刻不容緩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63聽覺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之一,若聽力受損就容易導致與他人互動出現障礙。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表示,人體耳朵的構造相當複雜,內耳是由蝸牛體和三半規管所構成,其中蝸牛體掌管聽覺,若產生病變就會發生耳鳴,進而可能導致聽力減退重聽和耳聾,因此,要維護聽力健康,前提是必須防範噪音的危害。 -
一通越洋電話 他決定從美國飛來台灣治眩暈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45李宏信醫師說明,眩暈發生的主因即是內耳淋巴液積水,內耳血管因膽固醇或血脂肪沉澱,導致阻塞而血流不通,加上生活緊張、精神緊繃,就容易使得血管過度收縮,進而造成組織缺血而壞死,形成內耳神經萎縮的現象。 -
電磁波成隱形殺手 聽神經瘤造成突發性耳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16聽神經瘤最常見是來自電磁波的傷害,許文龍醫師指出,臨床上遇到很多案例都因為平日手機使用量過大而前來求診,手機放在耳朵旁接聽時,距離腦內的聽神經僅約2公分,若時常受到電磁波照射,傷害很大。 -
打擊惱人常見疾病 跟鼻過敏耳鳴眩暈說掰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17目前全台約有十分之一的民眾患有症狀輕重不一之鼻過敏。李宏信醫師說明,依照鼻過敏的嚴重程度,各有相應的處理方式,輕微者可靠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控制,而以往此類藥物常有嗜睡的副作用,新一代長效型抗組織胺則克服了這個問題;不過,在停藥或藥效過後的復發率高,只能治標,若想要治本,則可考慮以手術的方式治療。 -
習慣搭捷運戴耳機? 當心聽力健康悄悄流失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06
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指出,一般人正常的聽力約在25分貝,也就是悄悄話的音量,而平常講話聲音的分貝則在60左右。通常在85分貝的環境中待超過8小時,聽力就容易受到損傷,且每增加3分貝,聽力受影響的時間即減半。也就是說,待在88分貝的地方超過4小時,你的聽力就會受到傷害。以此類推,若在 100分貝的環境中待超過半小時,就足以讓聽力受損。 -
大學指考緊接而來 高三生壓力大耳鳴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59李宏信醫師指出,耳鳴在初期只需要服藥治療,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耳鳴現象,如有聽力衰退的狀況也能一併改善。一般耳鳴用藥是以神經營養劑治療,可以加強血管擴張,促進微血管部分血液循環,改善內耳血液循環及供氧狀況,再搭配預防細胞老化及讓神經細胞再生的藥物,對耳鳴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