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看診
-
急診遠距醫療可行嗎? 健保署研擬從現行偏鄉擴大範圍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610784歲賴何奶奶罹患失智症,長期住在長照機構,日前因發燒、排尿異常,被送至急診,確診為泌尿道感染。因急診待床區時異常躁動,在院方建議下,接受在宅急症,回到機構施打抗生素,就在熟悉的環境中完成治療。 -
身體出問題是疾病還是失調? 這些失調症狀快補「硒」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68武真武醫師說明,日常保健可透過補充低劑量口服硒,倘若是疾病治療,則需高劑量補充硒營養點滴,須由專業醫師執行,可運用在自體免疫疾病;手術前後的病患術前補足、術後修復;癌症患者、循環失調如顏面神經麻痺患者,除給予神經修復,也需給予硒來調節免疫。 -
飯後不定時腹痛、想吐常被誤解! 原來少年罹患這疾病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00714歲謝姓少年,從7歲開始就出現腸胃不適症狀,腹痛、腹瀉、便秘等,媽媽也帶著他求診各醫院治療,但都沒有真正的改善。去年開始出現持續性噁心嘔吐狀況,並且體重明顯下降,169公分的少年,3個月內體重從52.5公斤下降到48公斤,媽媽又帶他到各醫院看診皆未改善,因此上網搜尋類似個案治療成功案例,才從北部南下到台中找童綜合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郭敏勇診療。 -
突發性耳聾錯過黃金期也別放棄! 把握治療痊癒的機會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72李宏信醫師指出,治療突發性耳聾,除了使用類固醇抑制急性發炎症狀,來減少對神經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務必使用打通血路,增加血管暢通、減少膽固醇堆積其中;其次用藥促使血管擴充,增加血管通透作用,以血管營養劑滲入到內耳組織與聽神經細胞,就能促進加速聽力改善而恢復。 -
健保「醫院總額制」設點值上限 控門診量推動分級醫療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6713為了落實分級醫療,健保「個別醫院總額」新制於第2季全面上路,但部分醫院以限制掛號、提醒醫師多開些利潤較高的藥物,作為因應。對此,健保署長石崇良今(14日)表示,期盼大醫院以照護急重難罕等病人為主,研擬下半年針對診治難度較高的複雜病人,提高給付醫師診察費。 -
5歲以上幼童及青少年 有這些呼吸道症狀恐黴漿菌肺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30日前一名11歲的許小弟因持續高燒4天且合併有咳嗽症狀而前往地方診所看診,但病情卻持續不見好轉,其後更出現胸悶、活力及食慾下降等情況,遂轉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就醫。經一系列檢查後診斷為肺炎黴漿菌感染,情況危急,所幸在緊急住院治療1週後平安出院。 -
紅眼危機降臨! 醫師盤點這些眼疾恐造成眼睛紅腫癢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984朱智盟醫師解釋,通常紅眼症採症狀治療,並未給予抗病毒藥物,針對眼睛紅腫、會給予類固醇、血管收縮劑,睡前點眼藥膏,目的是讓眼屎軟化,避免過黏起床張不開眼;倘若眼睛沾黏嚴重,切忌用力撥開以免破皮,建議可使用生理食鹽水沾溼紗布,慢慢用水緩緩幫助眼睛張開。 -
常覺精神不濟、體重也飆升? 小心甲狀腺功能低下作怪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75邁入中年之後,許多人會覺得自己不容易瘦、反而越來越容易發胖。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表示,除了食慾沒有控制,少運動之外,還有可能是荷爾蒙改變,造成脂肪的重新堆積,或者有潛在的內分泌疾病,其中甲狀腺疾病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