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疲倦
-
長期疲累又查不出病因?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上身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896你是不是經常覺得疲倦不堪、睡再多也沒用?小心這可能不是單純的累,而是「慢性疲勞症候群(CFS)」在作怪。醫界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標準相當嚴謹。根據定義,必須出現至少6個月以上無法解釋的極度疲勞感,而且無法靠休息緩解,還必須排除其他可能導致疲勞的疾病(如肝炎、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才能確診。 -
高齡控糖過低風險增! 醫揭新指引「這些情況」可放寬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99975歲女性罹患第2型糖尿病逾20年,平時服用口服藥及基礎胰島素控制血糖。近半年因體重減輕、食慾下降,血糖時常忽高忽低,且經常在午睡後容易出現頭暈、冒冷汗等症狀,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偉輔門診檢測後,發現有低血糖現象,並合併肌少症,走路較慢、易疲倦。 -
不愛喝白開水怎麼辦?炎夏自製這款電解水 清爽又降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353夏季高溫讓不少民眾出現疲倦乏力、口乾舌燥、睡眠品質下降等不適。中醫師提醒民眾,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如果不喜歡沒有味道的白開水,也可以自製清爽電解水,或是能生津補元氣的夏季養生茶飲,幫助大家在炎炎夏日中能夠正確攝取茶飲,喝得安心又健康。 -
中暑了嗎?你是中「陰暑」還是「陽暑」? 中醫解迷思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680天氣愈來愈熱,很多人光是坐著不動就汗流浹背,覺得渾身無力、提不起勁,懷疑自己是不是中暑了?不過從西醫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一定算是中暑;但在中醫眼中,這很可能是「陰暑」上身。無論哪種中暑,暑邪都容易損傷體內津液,因此平時可以多補氣養陰,如山藥、紅薯等溫補食材,也有助恢復體力、預防暑氣傷身。 -
長期維他命B12缺乏! 恐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失智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8502部分中老年人因宗教因素而選擇全素飲食,另有更多銀髮族因牙口不好,或擔心血脂偏高,而少吃肉,只吃蔬菜。專家提醒,如果飲食偏差,長期下來,恐引發維他命B12缺乏危機,造成貧血、容易疲累,甚至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增加失智風險。 -
停經婦女才會得?破解子宮內膜癌2迷思 注意異常出血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1834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癌症,主要好發於50歲以上、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由於此類癌症早期警訊為陰道異常出血,若能及早察覺並接受治療,存活率相對較高。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女性朋友,應密切關注身體變化,及時就醫診斷,把握治療時機,有效守護自身健康。 -
小暑到熱浪來襲!4症狀常上身 中醫推1茶飲3穴位舒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427「小暑」是夏季的第5個節氣,俗云:「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描繪了此時氣溫節節攀升的特點,還有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表示這個時節又濕又熱,彷彿置身蒸籠般的感受。「暑」代表炎熱,而「小暑」意味著天氣開始進入真正的盛夏,但尚未到最熱的時候(最熱為「大暑」)。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日照時間較長,導致氣溫高、濕氣重,容易形成「暑濕夾雜」的氣候特徵。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把握長高關鍵期 中醫破除轉骨迷思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852麗馨中醫診所院長沈瑞斌醫師指出,中醫將孩子成長期分為3階段:第2性徵出現前、開始出現時,以及出現後2年。當第2性徵開始出現,正是介入中醫轉骨的最佳時機,例如女孩乳房發育、月經來潮前1年,尤其初經來前1年是成長速度最快的時期;而男孩睪丸、陰囊開始變化、聲音出現變聲徵兆時,就應留意孩子身體變化與作息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