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營養攝取
-
糖尿病腎病變治療關鍵! 整合式照護助延緩腎功能惡化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14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顯示,台灣洗腎人口比例高居全球首位,其中超過9成的末期腎病患者,其病因源自慢性病變,尤以糖尿病腎病變(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最為常見。這些病患往往同時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多重共病,使得疾病控制難度大增,所需藥物類別繁多,照護需求也日趨複雜。 -
產後哺乳怎麼吃較好? 中醫師揭調理3方向及破除迷思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8772產後哺乳是許多新手媽媽面臨的重要挑戰,除了照顧新生兒的日常作息,如何穩定乳汁分泌、掌握正確的營養攝取,也成為坐月子期間的重要課題。中醫師李湘萍指出,母體的乳汁分泌與飲食、作息、情緒及體質密切相關,若能釐清原因並適時介入,大多數哺乳困擾皆可有效改善。 -
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獲獎! 創新醫療助病患重拾新生活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69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的「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以其卓越的創新技術與全面性的病人服務,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此獎項彰顯了該計畫在巴金森疾病診治領域的卓越成就,並再次證明了新竹臺大分院在醫療領域中的領導地位。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化疾病,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家庭造成深遠影響。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醫師指出,巴金森症的治療與照護需要多方面的協同合作和創新技術。為此,神經部推出了「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將最新的醫療技術與智慧醫療相結合,為病人提供全面的疾病管理服務。 -
糖尿病控糖順序!睡眠、運動、飲食 精準補硒營養加分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646武真武醫師表示,針對控制糖尿病,純營養素點滴補充搭配如鎂、鋅、維生素C及硒、穀胱甘肽等多元化補充,效果更顯著。此外,許多重大疾病都會導致體內硒含量降低,包括各種慢性發炎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手術前後的補足與修復、癌症患者等,需要透過專業調配高劑量的硒補充,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
葉酸對胎兒神經系統發展很重要! 葉酸怎麼補才正確?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7512葉酸不足恐影響胎兒發育!根據國民健康署108至11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我國20至49歲育齡婦女中有10.29%缺乏葉酸(血清葉酸濃度<6ng/ml),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備孕婦女應重視葉酸攝取。葉酸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營養素,缺乏可能導致發育缺陷。有懷孕計畫的女性,應在備孕期間注意均衡飲食,並適量補充葉酸,為母嬰健康打好基礎。 -
肌少症非老年人專利! 扭不開罐頭、體重減輕都是徵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00隨著年齡增長,是否有發現自己或是身邊的親人、朋友行動變得遲緩、體力下降,甚至容易跌倒呢?這些可能是罹患「肌少症」的徵兆。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骨鬆肌少衰弱症中心主任洪家佩醫師指出,根據國際肌少症工作小組(EWGSOP)的定義,肌少症是一種因肌肉質量減少及肌力下降所導致的問題,不僅影響行動能力,更可能引發跌倒、骨折,甚至提高死亡風險,帶來的健康威脅不可輕忽。 -
7旬翁腹痛難耐竟是早期肝癌 所幸未轉移及時手術救治
癌症新知 / 肝癌1090270歲的林爺爺,突如其來的劇烈腹痛,竟是肝腫瘤!來到台北慈濟醫院,電腦斷層檢查顯示1顆5公分大的肝腫瘤,情況危急。經診斷為早期肝癌,且未轉移,由一般外科陳昱天醫師進行手術。由於林爺爺與太太相依為命,沒有工作,考量經濟壓力,起先婉拒所有治療方案,所幸在醫師、專師、護理師及社工師不懈協調下,最終由陳昱天醫師執行手術,將腫瘤及周邊組織切除,術後林爺爺恢復狀況良好,5天後平安出院。 -
備孕夫妻別亂吃!中醫授補腎暖宮方法 提升受孕成功率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22有生育計劃的夫妻若想提高懷孕機率,光靠運氣可是不夠的,應該從飲食、生活習慣開始調整!中醫師康涵菁表示,重口味、油炸或是加工食品吃多,可能造成體內荷爾蒙的紊亂,影響到排卵、精子品質,建議最好多攝取蔬果、優質蛋白質,幫助身體進入最佳備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