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燙傷
-
全身長滿水疱如燒燙傷 罕見自體免疫疾病天疱瘡作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30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表示,吳爺爺為茶農,可能是清洗茶葉時,皮膚接觸到農藥而產生自體抗體,繼而全身性出現大面積水疱和潰瘍。因睡覺時容易壓到傷口必須趴睡,造成睡眠品質不佳,且除了背部潰爛成一片外,手肘關節處也陸續出現水疱,令他十分恐慌,不得不就醫治療。 -
圍爐吃鍋小心燒燙傷 事發當下謹記5字口訣別慌!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020一旦發生燒燙傷,不論傷口大小或嚴重程度,最重要的是「立刻沖冷水,讓皮膚快速溫和地降溫」,在冷水下至少沖15至30分鐘,可避免高溫持續停留在皮膚上,造成更嚴重的傷害。但切記勿以冰敷的方式降溫,因為燒燙傷時皮膚組織較為敏感,反而容易發生凍傷。 -
冬季溫差變化大 常見幼兒保暖對策總整理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825天氣冷時都會想洗個熱水澡溫暖一下,但幫寶寶洗澡時卻須注意時機點,建議可在傍晚太陽下山之前洗澡,因為洗澡時總要穿脫衣物,洗澡時泡溫熱水、洗完澡又出來外面擦身體,冷熱溫差大的時候可能會讓寶寶不舒服。 -
想沖澡放鬆壓力睡個好覺 用錯方法反而造成失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001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小林弘幸表示,如果只是一般沖澡,熱水只能刺激到皮膚,無法增加深層體溫,反而是皮膚受到熱水刺激,容易打亂自律神經平衡,而打擾睡眠,想要沖澡放鬆身體,不能只想趕快把身體洗乾淨,最好讓頭頸部的自律神經能藉著熱水放鬆,洗澡才能真正幫助睡眠。 -
熱敷墊促進血液循環 「3要4不」確保使用安全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005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熱敷墊屬於產熱特性的電力產品,使用時應注意「3要4不」才能確保安全。其中,「3要」指的是:(1)要注意溫度,熱敷墊直接接觸皮膚表面時,溫度應低於45℃;(2)要控制時間,進行熱敷的時間不宜超過約15至20分鐘;(3)要注意熱敷位置,某些部位皮膚較薄,對熱的耐受度較低,使用時應更加留意,避免燙傷。 -
全球每3秒新增1位失智患者 專家破除3大迷思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2748全球每3秒就新增1名失智者,台灣失智症患者超過28萬人,到了2065年,失智症患者恐接近90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提出國人失智3大迷思。 -
自體幹細胞修復關節損傷 王建民提前做好準備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967新光醫院主任醫師釋高上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發生機率隨著年紀增加,50歲族群好發率可能為50%,60歲族群就成長至60%,然而運動風氣盛行,如果未能妥善保護膝蓋,會導致膝關節退化非常快。臨床曾經有年紀僅30幾歲的患者就出現膝關節退化症狀,特別是運動選手,關節傷害機率比一般人高,如果能趁早醫學介入,有機會提高醫治效率。 -
皮膚科醫師教你這樣做 傷口護理零疤靈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636常見傷口種類包括:開刀的傷口、外傷的傷口、燙傷的傷口、抓傷的傷口、痘疤等,萬一出現感染時一定要妥善治療,若有皮膚溼疹發炎,則要治療發炎。此外,依照傷口狀況選擇合適的藥膏、敷料也很重要,照護傷口的大原則是,必須維持適當溼潤度,換藥不造成沾黏、疼痛,傷口快速癒合,就能減少疤痕的明顯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