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熱毒
-
中西醫並肩抗癌 腫瘤治療新趨勢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596癌篩率有多低?統計顯示,癌篩中子宮頸抹片最高達62%,而大腸癌和乳癌只有30%多,衛生單位仍須努力。研究已證實「早期篩檢早期治療」可提高存活率,子宮頸癌死亡率已從11%降到3%。而接受癌篩檢查出癌症者,存活時間較長,且早期接受治療,對病人生理、心理,及經濟支出都有好處,對家庭及親人的衝擊也較小。
-
癌症化療有春天 中醫護髓減輕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902正記中醫診所院長陳瑞聲醫師指出,西醫進行化放療的過程中,化學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發出攻擊,進而給身體帶來諸多不適。不過,透過中醫輔助抗癌,服用護髓解毒湯來增強骨髓抵抗功能,幫助造血功能正常運作並提供免疫力,癌友因體力、精神和身體承受痛苦的程度,得到正面的改善,因而能挺過癌症化放療的艱難期,減少感染敗血症危症。
-
治療溼疹症狀反加劇 中醫:體內排溼必經過程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73台灣氣候普遍潮溼,加上天氣炎熱,民眾喜歡喝冰涼飲料或水果解暑,以致許多體質熱溼或寒溼的人,容易溼疹上身。就中醫的角度,溼疹是由於人體無法代謝的水及廢棄物在體內形成溼氣,本應由泌尿道或是大腸排出體外或是皮膚,但因腎氣不足無法氣化,溼氣無法正常排出;或是脾胃功能不振,無法正常代謝,肺氣不能肅降,以致毛孔不能正常開闔,此時溼氣不是以正常形態排出,可能以出紅疹、水泡等方式排出,所以若皮膚毛孔無法正常開闔代謝體內毒素,就會產生溼疹。 -
護髓解毒增強癌友免疫力 中西醫聯手延長生命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346目前西醫治療癌症,認為採取開刀移除病灶、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殺死癌細胞等方法最有效,然而殺死壞的癌細胞同時,正常細胞也容易同步被消滅,造成患者抵抗力與免疫力下降,精氣大損。陳瑞聲醫師認為,倘若骨髓因化療細胞受損,易引發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不足,導致癌因性疲憊症。此外,在癌症漫長的治療過程中,嘔吐、暈眩、體力變差等生理反應,都容易讓癌友們心灰意冷,喪失治療動力,而西醫對化療後副作用,骨髓抑制只能採急救方式,無法針對修復骨髓造血細胞免疫功能治療。
-
癌友擔心轉移復發 中醫輔助添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439所謂癌症轉移是指癌細胞已經從體內原來的部位擴散至另一個部位。幾乎所有的癌症,包括血癌和淋巴系統的癌症(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都可能成為轉移性腫瘤。最常見的癌症轉移部位是肺部,骨骼和肝臟。 -
國人罹癌時鐘加快 中西醫抗癌現生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930化、放療法是現今治療癌症的主流,主要目的是殺死癌細胞,但每進行一次化、放療,就會累積毒熱殘留體內,引起骨髓抑制,造成免疫功能製造能力降低;帶來疲勞虛弱、噁心嘔吐、便秘或腹瀉、掉髮等副作用,使得抗癌過程艱辛受苦,所以如何保護骨髓少受傷害,可讓病人不害怕,並增加化療效果,減少復發率。
-
中醫輔助治癌症 抑制擴散轉移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606陳瑞聲醫師指出,想要控制癌症,抑制癌細胞,避免繼續惡化,所以使用化放療來治其果,但因未消除,復發機率高,尤其是已經擴散的癌瘤。中醫用「消瘤方」清熱解毒,從全身的血液、淋巴組織,慢慢地清理排毒,減少癌幹細胞的養分供應,且癌細胞最怕人體溫度的改變,最後癌瘤縮小,癌細胞無法擴散轉移。 -
豬哥亮大腸癌住院 新國病威脅全民健康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967正記中醫診所院長陳瑞聲醫師說明,大腸癌與多數癌症一樣,成因可分為基因與非基因,基因屬先天性遺傳,非基因是後天性,跟環境中所接觸到的食物、藥物、食品添加業、化學工業品、荷爾蒙、農藥、重金屬、細菌、病毒、輻射、醣類等,多年累積在體內的熱毒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