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照顧者
-
流感公費藥物使用將調整 早產兒腸病毒重症奪命引關注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268疾管署公布今年第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未滿1個月新生男嬰(早產兒),2月中旬因呼吸窘迫收住兒童加護病房,3月中旬出現血氧低、心搏過緩、肝炎、血小板下降等敗血症症狀,3月17日不幸死亡;經檢驗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不過,家庭接觸者,或是住院時間所接觸的醫護人員、同病房患者等都無感染腸病毒,目前感染源待釐清。疾管署呼籲,請準媽媽及照顧者加強個人衛生並留意嬰幼兒健康,醫療院所、產後護理機構等應落實感染管制措施。 -
叢狀神經纖維瘤變大併發症多 醫:15歲前是黃金治療期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42今年12歲就讀國中的周小弟,自出生即發現患有第1型神經纖維瘤,後又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1個月大即因腫瘤壓迫氣管進行氣切手術。腫瘤隨著年齡不斷增大,手術後又增生,2歲時頸部2顆棒球大的腫瘤導致面容歪斜,胸腔內腫瘤甚至壓廹了氣管與大血管,並導致嚴重脊椎側彎等問題。所幸加入恩慈療法接受口服標靶治療之後,成功縮小腫瘤、擺脫24小時配帶呼吸器,周小弟也開心迎接國中生活。 -
台灣重症兒360發展協會成立! 盼重症兒家庭獲得支持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508儘管台灣醫療、特教及長照體系逐步完善,重症兒童及其家庭在就學、生活、照顧方面仍面臨重重挑戰。長期致力於重症兒童議題的專業人士,深感缺乏以重症兒童為中心的專責組織,因此成立「台灣重症兒360發展協會」。協會旨在透過全人、全家、全社區、全方位的支持,促進重症兒童在健康、醫療、照顧、教育和生活方面的成長發展,並協助他們融入社會。 -
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 北部未滿1月大嬰兒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795疾病管制署今(27)日公布國內今(2025)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2月16日因有輕度呼吸急促及活動力降低情形,收住新生兒病房,2月19日出現發燒、呼吸困難及發紺症狀,於2月20日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2月23日因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
2024年10大社會新聞負面居多 專家分析事件背後警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11592024年10大社會新聞出爐,負面內容居多,如詐騙、台北幼兒園性侵案等,中華隊12強棒球冠軍則成為少數的正面新聞。詐騙事件層不出窮,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韓德彥提醒,除了做好心理準備,防止受騙,社會大眾應避免指責被害者,將受騙原因歸因「貪念」,汙名化受害者。 -
超高齡社會來臨! 日常掌握「防跌3步」護銀髮族安全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343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跌倒問題更顯重要,不僅導致骨折、行動受限,更可能引發長期失能或死亡。為有效預防長者跌倒,國民健康署呼籲可透過「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每半年進行1次認知、行動等6大面向功能評估,並透過「防跌3步驟」及早發現跌倒風險有效預防。 -
冬日燒燙傷危機!熱食、熱水竟藏陷阱 不小心恐釀悲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04寒流來襲,低溫之下,民眾最愛吃火鍋、泡熱水澡暖身,然而國民健康署強調,民眾在使用家電時,需留意燙傷風險,平時可透過預防措施,從細節做好燒燙傷防護。 -
染流感併發重症不只嬰兒、長輩! 這幾類人也是高風險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289秋冬是流感盛行的季節,而除了傳染性強、病發快,流感的嚴重併發症也是不可輕忽的健康殺手。據疾管署近日說明,台灣正處流感流行期,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呈上升趨勢,近2週(1/21-2/3)新增142例重症病例,其中更有25例死亡,可見流感併發重症的案例並不罕見。就讓我們來看看哪些族群更要格外留意流感併發重症的風險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流感併發重症高風險族群」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8大流感併發重症高風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