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濕熱體質
-
夏季聰明「吃瓜」! 中醫師推薦1茶飲2穴位助保健脾胃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5199台灣是名符其實的水果王國,一到炎炎夏日,水果種類百花齊放。西瓜的清涼退火、芒果的芳香濃郁、鳳梨的酸甜開胃,更不要說還有誘人的荔枝、龍眼、香瓜等許多令人食指大動的夏季水果。鍾典育中醫師表示,夏天對應中醫的五行與五臟是火與心,在高溫的環境下,身體容易出汗、口渴,心情也很煩躁,而大部分水果具寒涼與水分多的特性,因此可以清熱解暑、生津止渴,且甜甜的味道也能愉悅我們的心情。 -
夏天待冷氣房不出汗? 中醫曝體內溼氣重減少流汗後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539鄭愛蓮醫師解釋,正常情況下皮膚出汗不會癢,然而,皮膚病患出汗則會增加搔癢感,簡言之,是因為體內五臟六腑代謝濕氣的能力失衡,未從正常排泄的管道排出,反而從皮膚毛細孔排出這些體內的濕氣,雖然待在冷氣房內能避免出汗減少搔抓,但仍然必須適度排汗,才能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濕氣。 -
端午吃粽應景不積食! 中醫師教你2穴位和2茶飲助消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973端午佳節,粽子作為傳統美食,承載了深厚的文化意涵。然而,粽子以糯米為主要原料,質地黏稠、富含澱粉,常搭配肥膩餡料如五花肉、鹹蛋黃或紅豆沙,這些特性使其難以消化,易導致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甚至食積等問題。劉宗昇中醫師指出,中醫角度上消化問題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針對粽子引起的消化不適,可透過穴位按摩、中藥茶飲及日常飲食調理,促進脾胃運化、恢復消化功能。 -
冬至養生不可盲目進補 中醫依體質指導冬至養生宜與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795冬至是1年24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也是1年中的第22個節氣。在這樣的節氣,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但也同時標誌著陰盛轉陽的開端,自此後白晝漸長,夜晚漸短。因此在冬至的養生重點中,更注重「養」與「轉化」,若能在這段時節適度養護,則有利於來年春時的身體的修復與功能性。 -
立冬要吃薑母鴨、羊肉爐?進補錯了反傷身 恐燥熱上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094立冬進補要吃些什麼呢?許多人可能會選擇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和羊肉爐等料理,中醫師楊佩鈺提醒,進補食材多數屬溫熱性,若過量食用或食材搭配不當,易引發「燥熱上火」症狀,容易出現口乾、便秘、睡眠不佳,建議補氣血時,適量搭配滋陰潤燥的食材,如枸杞、紅棗,保持身體陰陽平衡。 -
乾癬4體質!3旬男子嚴重乾癬 中醫調理4個月皮膚有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271秋老虎發威!高溫炎熱的天氣不僅讓人汗流浹背,更容易加劇乾癬症狀,佑德中醫診所張賜興醫師指出,高溫潮溼的天氣容易誘發乾癬惡化主因,與乾癬患者偏濕熱或燥熱等常見的4種體質有關,建議乾癬患者盡量待在溫度舒爽的環境。 -
香港腳分4型有2型不會癢難發現! 濕熱體質是好發族群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007香港腳可分水泡型、糜爛型、角質化型與脫皮型4種型態,水泡型、糜爛型會搔癢無比,但角質化型與脫皮型的香港腳,幾乎完全不癢,最容易被民眾所忽略。中醫師周大翔表示,香港腳與脾胃機能失調有關,體內濕氣及濕熱難以代謝,加上台灣又處潮濕環境,久而久之形成濕熱性體質,香港腳就容易發作。 -
夏天喝冷飲加重濕熱體質 中醫推消暑氣茶飲解熱不傷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830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周宗翰說明,身體的濕氣就是無法有效調節的水分,所以夏天易疲勞、中暑、頭暈目眩的人要特別注意,另外,吃得不多但體重未減輕反而增加,甚至喝水都會胖也與濕熱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