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溼毒
-
搔癢難耐癬為人知 中醫從內調理除病源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899入冬冷氣團接力發威,低溫籠罩下,不少乾癬病患又開始發作,頭皮、四肢、臉部甚至私密部位等冒出紅色斑塊,伴隨搔癢而困擾不已。且乾癬容易反覆發作,相較於其他皮膚疾病,治療期會再拉長。 -
肝膽經運行時未能入睡 難纏溼疹趕不走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40臨床上常遇到溼疹病情反覆發作,主因為體內溼氣無法正常代謝,若脾胃生冷不忌,就會增加代謝困難,再加上習慣熬夜晚睡,體內累積的毒素無法正常排出,導致腎氣不足、五臟六腑失衡,皮膚疾病如溼疹自然就蠢蠢欲動、伺機而出。 -
癬友天冷食補不宜燥熱 以免病情一觸即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87秋冬之際是乾癬好發期,由於皮膚較乾燥且代謝較快,導致乾癬患者皮屑易脫落,而使症狀加速惡化。中醫師黃慶雲說明,乾癬是表皮代謝異常的疾病,與免疫功能失調有關,乾癬患者體內免疫反應比正常人還亢進,因此免疫細胞會同時攻擊病菌與正常細胞,而出現角質異常快速分裂增生、產生大量皮屑等乾癬症狀。 -
中醫治療溼疹 清潔、內服、外用三管齊下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63中醫認為「千寒易除,一溼難去」。尤其台灣氣候潮溼炎熱,多數人夏日都待在冷氣房裡,加上生冷不忌,冬天又異常寒冷,體內的溼氣經年累月不易去除,婦科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或痛經症,也多少與此相關。中醫師鄭愛蓮解釋,中醫治療溼疹初期是以調理體質和排除溼氣為主,促進肝腎脾胃利溼、健脾、益氣,當身體毛細孔張開後,會誘發體內自動排出溼毒廢物。初期會看似溼疹症狀加劇,可能歷經1、2周甚至2到3個月不等,因人而異,但只要熬過這段治療過程,後續病況就會大幅且明顯改善。
-
治療溼疹症狀反加劇 中醫:體內排溼必經過程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72台灣氣候普遍潮溼,加上天氣炎熱,民眾喜歡喝冰涼飲料或水果解暑,以致許多體質熱溼或寒溼的人,容易溼疹上身。就中醫的角度,溼疹是由於人體無法代謝的水及廢棄物在體內形成溼氣,本應由泌尿道或是大腸排出體外或是皮膚,但因腎氣不足無法氣化,溼氣無法正常排出;或是脾胃功能不振,無法正常代謝,肺氣不能肅降,以致毛孔不能正常開闔,此時溼氣不是以正常形態排出,可能以出紅疹、水泡等方式排出,所以若皮膚毛孔無法正常開闔代謝體內毒素,就會產生溼疹。 -
春暖乾癬離峰期 生冷海鮮不忌口一觸即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804聖元中醫鄭愛蓮醫師表示,許多乾癬患者使用類固醇藥劑、紫外線光療或注射生物製劑等治療方式,立即壓制緩解乾癬病灶,但只要一不小心,乾癬仍會反覆發作。中醫角度談乾癬病因,多與免疫系統和內分泌失調有關,若再加上壓力大、睡眠不足或氣候寒冷潮溼、外傷、病菌感染,甚至亂服藥物等,都可能會引發乾癬。 -
櫃姐乾癬復發業績慘綠 中醫內外兼治調節免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39正和中醫黃慶雲醫師表示,冬天是乾癬患者的常見急性發作期,因為天氣寒冷,皮膚較乾燥且代謝較快,乾癬患者皮屑容易脫落,因此症狀更為嚴重。乾癬是免疫系統疾病,與功能失調有關,若生活壓力大、睡眠不足、長期熬夜疲勞、營養失衡、亂服藥物、酗酒,甚至外傷傷口的疤痕等,都可能引發乾癬。 -
秋冬乾癬復發高峰期 中醫:麻辣鍋要禁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741乾癬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除了因病灶搔癢難耐、遍布全身、難以遮掩外,反覆發作更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原因。對此,聖元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表示,一般民眾對於治療乾癬,多數都抱持著只要當下病灶不見就好了的心態,因此尋求如塗抹類固醇、紫外線光療,甚至注射生物製劑等,能夠快速看見成效的方法。但在中醫的觀點裡,乾癬是因脾胃濕阻,營血虧損、生風生燥、肌膚失養所導致的病症,要徹底治療,就必須內外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