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溝通
-
心室心律不整手術 3D立體定位電燒與傳統優劣比一比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6961名30歲女性因反覆心悸與胸痛至門診就醫,雖然心臟結構與功能檢查皆正常,但24小時心電圖顯示每日出現逾1萬次「心室早期收縮」。雖經多次藥物調整治療,症狀卻仍未改善,遂轉介至心臟電生理科評估手術。在考量到傳統心律不整燒灼術有較高的輻射風險,經醫病雙方詳談後,改採「3D立體定位系統」進行燒灼治療,最後成功治癒心律不整。 -
畢業求職季近視雷射需求增 選對近視雷射還要提早評估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966朱智盟醫師表示,目前常見的近視雷射手術,包括傳統雷射原位角膜塑形術(LASIK)、新式全準分子雷射(PRK)與全飛秒雷射(SMILE),各有適用對象與優缺點。傳統LASIK需掀開角膜瓣,可能造成部分角膜神經切斷、導致乾眼症,近年已較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恢復期更短、風險較低的新式手術。 -
玩也是學習 兒童遊戲團體課助遲緩兒提升合作溝通能力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940遊戲,是孩子最自然且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近年來推出一系列由職能治療師帶領的「兒童遊戲團體課」,協助發展遲緩或有特殊需求的幼兒提升其遊戲參與品質與能力,並促進其在日常生活與社會情境中的整體發展。 -
百歲爺爺成功開「心」! 挺過主動脈剝離手術生死關頭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849百歲爺爺戰勝主動脈剝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外科團隊近期完成一項高難度的急性主動脈剝離手術,成功為一位年屆百歲的病人進行手術治療。醫療團隊運用關鍵的血管吻合技術,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風險,歷經8小時的奮戰,順利完成手術。病人不僅在極高風險下倖存,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甚至能以輪椅推著家人一同行走進行復健,創下全台A型主動脈剝離手術最年長成功案例。 -
「病人自主權利法」推動難 修法公聽會討論ACP、AD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215「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6年,但預立醫囑簽署率僅0.45%,10萬人簽署,反應遠不如預期。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今天受訪表示,這是一個複雜嚴肅的議題,希望民眾都能了解預立醫療的重要性,若願意簽署,衛福部將讓過程更為順利。 -
加護病房知多少? 關鍵10問幫助釐清病患家屬心中疑惑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061加護病房是急重症生死交關的第一線,病人病況變化快速,卻具有高度隔離性,家屬與醫師互動機會有限,這可能使病患家屬經歷極大的焦慮與壓力,醫病之間也可能因溝通不足而衍生誤解或爭議。藥害救濟基金會邀請擅長重症照護的義大醫院黃煜為副院長,揭開加護病房的神秘面紗,從家屬最關心的十個問題出發,帶大眾認識這個特殊的醫療環境,以及如何達到更好的醫病溝通。 -
泡溫泉後視力變差了? 醫:當心為希傑森氏表層角膜炎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436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育葳指出,微孢子蟲是1種會形成孢子的真菌,可能感染各種動物,其中有15種是與人類感染有關。其一般寄生於動物細胞,沒有寄生時,會以孢子的型態存在土壤或水中,一旦眼睛接觸到受污染的土壤或水即可能罹患微孢子蟲角膜炎。常見感染的途徑則有園藝、游泳、泡溫泉等。 -
肥胖、負重恐傷脊椎引發「神經根疼痛」 醫揭治療趨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20至於微創手術方面,目前「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可改善多數脊椎問題,清除壓迫神經病灶、矯正滑脫及增加脊椎穩定度。臨床常見的一般脊椎退化或椎間盤突出、脊椎骨刺、椎管狹窄、脊椎不穩定、脊椎滑脫以致需要融合打骨釘等手術,都能以微創內視鏡手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