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消化內科
-
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遠離大腸癌威脅
癌症新知 / 腸癌3281陳冠仰醫師說明,大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致,若能早期發現,將瘜肉予以切除,即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臨床統計顯示,0期到1期的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一旦病情延至第3期,5年存活率則下降到6成以下,可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當重要。
-
篩檢防肝炎 早期治療效果佳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799衛生署2012年統計,惡性腫瘤連續27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榜首,其中肝癌更是惡性腫瘤的前3名。估計台灣地區每年約有1萬2000人死於肝病,肝癌為國內男性癌症死因第1位,女性癌症死因第2位。
-
多極電燒摧毀5公分肝腫瘤 肝癌阿伯喜獲重生
癌症新知 / 肝癌3497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表示,這位老先生合併有慢性B型與慢性C型肝炎,原本就是肝癌的高危險群。被診斷出罹患肝癌後,因年紀太大,且有肝硬化,肝功能不佳情況,曾至其他醫院評估,認為不適合接受手術切除,因而轉介到雙和醫院接受電燒治療。 -
專題》吃太好?! 篩檢大腸直腸癌不可馬虎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540目前常見到的大腸直腸癌篩檢方式包括肛門指診、糞便潛血檢查、乙狀直腸鏡、鋇劑灌腸攝影、乙狀結腸鏡及纖維大腸鏡等等。其中,「肛門指診」是最基本,同時也是最簡單的篩檢方式。肛門指診約可以檢查出肛門以上7到10公分的直腸癌,這大約占了25%的大腸直腸癌。 -
專題》別讓肝苦一輩子 肝癌治療停看聽
癌症新知 / 肝癌41肝腫瘤切除手術仍是目前很重要的根除性手術,也是肝癌的第一線治療選擇,但基本上還是有所限制,腫瘤的大小必須在5公分以下,透過手術切除,才會有比較好的治療結果。近年來微創手術的進步,部分肝癌病患也有機會接受腹腔鏡微創肝切除。惟肝癌大小、位置及肝硬化程度為重要參考因素,可否進行微創肝切除仍須外科醫師仔細評估。手術後仍應定期追蹤。若不幸復發,除再次手術外,也可考慮其他輔助治療控制病情。 -
食道遲緩不能症 美食當前竟無法下嚥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287一名62歲男性罹患了「食道遲緩不能症」,多年來,飽受食道遲緩、無法吞嚥之苦。過去曾接受過「外科手術」與「氣球擴張術」進行治療,但仍未見明顯改善,吞嚥時,食道有如卡住一顆雞蛋、無法吞食,即使勉強吞下去,也會感到非常疼痛。 -
肝癌新希望 雙極電燒微創手術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1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表示,肝腫瘤切除手術仍是目前最重要的根除性手術,然而,很多患者常合併肝硬化及其他嚴重疾病,部份病患因年紀太大,因而無法承受重大手術。臨床顯示,若腫瘤小於2cm,施行酒精注射就能獲得很好的幫助,但腫瘤超過2 cm,透過燒灼治療,也能大幅改善。 -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治療早期消化道癌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005如果早期在消化道發現腫瘤,且侵犯深度不超過黏膜下層,同時無淋巴轉移的話,就可利用內視鏡來切除,免除傳統手術治療的痛苦。因此,日本便將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列為早期消化道癌症的標準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