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治療
-
講座報名/糖尿病不只血糖高! 當心神經病變悄悄上身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16糖尿病神經病變該如何察覺?有哪些日常預防與治療方式可降低風險?蔡睿蘋醫師將於5月17日(星期六)下午,應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及財團法人武聖關公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之邀,帶來專題講座「糖尿病及糖尿病神經病變」,在講座中,將大領大家認識糖尿病對神經的影響,並提供日常保健與臨床治療的實用建議。 -
重症肌無力發病時像「全身當機」 難治型患者想活下去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103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葉建宏表示,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免疫系統異常產生抗體,錯誤攻擊神經肌肉傳導系統,導致肌肉無法正常運作,進而釀成肌肉無力等症狀,好發於20歲至30歲女性及50歲以上男性。 -
RSV不分季節!守護嬰幼兒免疫接種成關鍵 離島不能等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9123近年來,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成為家長的隱憂,尤其對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全的嬰幼兒來說,一旦感染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重症住院。疫情後,家長對群聚感染更為警覺,如何防範病毒、建立安全育兒環境成為關注重點。金門作為離島,傳染病防治面臨諸多挑戰,嬰幼兒RSV預防如透過免疫接種政策超前部署,更能打造友善生育環境。 -
耳鳴眩暈別大意!血液循環不良釀心血管疾病 1物改善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198市面上保健藥品相當多元,黑妞藥師以廣為人知的循利寧為例,來自大廠品牌嚴謹製程,尤其銀杏葉栽種時的土壤、溫度和濕度都經嚴格控管,且特殊的萃取方式,會讓藥效更為顯著。 -
大便潛血不要直覺是痔瘡而輕忽 醫提醒恐為大腸癌警訊
癌症新知 / 腸癌9688大腸癌早期無症狀難以防治,已連續多年蟬連台灣10大死因前3名,威脅全民健康。國健署今年起擴大篩檢對象,45至74歲以上國人可免費接受2年1次免費篩檢,為的就是及早發現與治療。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楊增慧副院長指出,早期大腸癌靠內視鏡切除病灶即可治癒,因此及早篩檢是為自身爭取更多治癒機會,千萬不可輕忽。 -
突發性耳聾錯過黃金期也別放棄! 把握治療痊癒的機會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10李宏信醫師指出,治療突發性耳聾,除了使用類固醇抑制急性發炎症狀,來減少對神經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務必使用打通血路,增加血管暢通、減少膽固醇堆積其中;其次用藥促使血管擴充,增加血管通透作用,以血管營養劑滲入到內耳組織與聽神經細胞,就能促進加速聽力改善而恢復。 -
留意小兒便秘症狀 每周排便3次以下、硬便、血便都算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84便秘是兒童常見的健康問題,臨床表現包括1周排便次數小於3次以下、排出硬大便、排便困難等都算是便秘。家長如果發現孩童在排便時異常用力或疼痛、糞便呈現堅硬粒狀、曾經因為糞便太粗造成馬桶阻塞、糞便或擦屁股的衛生紙上有血等,都可能是便秘的表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韋廷指出,硬便本身或是硬便造成的肛裂,可能會加劇排便時的疼痛,讓孩童對排便產生畏懼,反而出現憋大便的動作,累積在腸道的硬便內的水分被腸道再次吸收,使得這些大便更加乾硬難以排出,導致惡性循環。 -
職場新鮮人睡前頻繁胸悶、呼吸不順! 竟是塵蟎惹的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2320歲剛踏入職場的小美(化名),近幾個月來頻繁出現胸悶及呼吸不順的情況,尤其在睡前症狀更為明顯。起初她以為是工作壓力的緣故,但隨著症狀反覆發作,她開始懷疑是否與自己童年時期的氣喘有關,因此前往胸腔內科門診求診。經一系列檢查後,最後於過敏原檢測結果顯示,小美對塵蟎的過敏指數相當高,在更換床單、枕套,徹底清潔環境,並配合氣喘噴劑治療後,胸悶與呼吸不暢的問題便逐漸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