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油膩
-
小暑到熱浪來襲!4症狀常上身 中醫推1茶飲3穴位舒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428「小暑」是夏季的第5個節氣,俗云:「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描繪了此時氣溫節節攀升的特點,還有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表示這個時節又濕又熱,彷彿置身蒸籠般的感受。「暑」代表炎熱,而「小暑」意味著天氣開始進入真正的盛夏,但尚未到最熱的時候(最熱為「大暑」)。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日照時間較長,導致氣溫高、濕氣重,容易形成「暑濕夾雜」的氣候特徵。 -
膽結石未及時治療 7旬翁竟併發感染性肝膿瘍險敗血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431名年近7旬、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的男性,因右上腹疼痛及高燒送醫,經診斷為急性膽囊炎,治療後返家休養。不料1個月後病情急轉直下,再度出現腹痛、黃疸,伴隨深色尿液、反覆高燒及畏寒等症狀,入院時甚至已有嗜睡現象。經診斷確認為「膽結石導致膽管阻塞,進而引發肝囊腫(俗稱肝水泡)二度感染形成肝膿瘍」,所幸在接受內視鏡取石與膿腫抽吸治療後,病況逐漸穩定。 -
夏至養生!高溫食慾不振、心煩氣躁 中醫助祛暑安心神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506夏至是整年中陽氣最盛的1天,氣溫也將一路熱到立秋。夏至當天,太陽正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陽)最長、黑夜(陰)最短,過了夏至日,白晝漸短、黑夜漸長。中醫師王維瀚表示,夏至後炎熱高溫常導致食慾不振、心煩氣躁、頭昏腦脹、倦怠乏力等,體溫隨著環境氣溫升高,心跳也相對較快,若長時間處於高溫又大量流汗、水分攝取不足的情況,會增加心臟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低GI飲食助穩血糖! 謹守6大原則並減少攝取這些食物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896該如何選擇低GI食物?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張斯蘭表示,健康且正確的低GI飲食,還是需要6項原則配合,供糖尿病患及其家人做參考。愈精緻的食物,GI值則愈高,高GI的食物(GI值≧ 70),像是太白粉、糕餅、餅乾、烘焙類、白飯、白麵包、白麵條等,餐後會使血糖迅速飆升,建議避免食用,應攝取而未加工過且盡量是原始的食物,GI值才會愈低。 -
端午吃粽應景不積食! 中醫師教你2穴位和2茶飲助消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039端午佳節,粽子作為傳統美食,承載了深厚的文化意涵。然而,粽子以糯米為主要原料,質地黏稠、富含澱粉,常搭配肥膩餡料如五花肉、鹹蛋黃或紅豆沙,這些特性使其難以消化,易導致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甚至食積等問題。劉宗昇中醫師指出,中醫角度上消化問題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針對粽子引起的消化不適,可透過穴位按摩、中藥茶飲及日常飲食調理,促進脾胃運化、恢復消化功能。 -
小滿到!養生3原則 中醫師提健脾胃、去濕氣、防中暑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79近日氣溫有感飆升,伴隨著夏季第2個節氣「小滿」到來,悶熱潮濕的天氣常常讓人有氣不舒坦、倦怠之感。中醫師周亞錚指出,小滿時節象徵天地萬物蓬勃生長,氣候逐漸炎熱潮濕,最常受到「暑、濕、熱」的影響,引發身體不適,應掌握中醫養生3原則,包含健脾胃、去濕氣和防中暑,以擺多不適。 -
立夏陽氣漸盛易上火 玫瑰蓮子茶可疏肝解鬱、養心安神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344立夏象徵著春季的結束和夏季的開始,在這個時節,氣溫逐漸升高,日照時間延長,萬物進入旺盛生長的階段。中醫認為,立夏屬於陽氣漸盛的時期,夏季與心相應,心主血脈、主神志,應注重「養心」以適應季節變化,防止心火過旺導致的健康問題。 -
針眼突然冒出來? 經常熬夜、愛吃油炸恐成誘發導火線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472愛吃油炸、經常熬夜⋯⋯小心針眼找上門!針眼的正式名稱為「麥粒腫」,主要是因為得到針眼的人,眼皮上常常會出現一粒紅紅腫腫的突起,就像是一顆麥粒藏在眼皮底下。藥師指出,針眼如果不嚴重,可能幾天內會自然痊癒,建議做好日常護理;若症狀明顯或持續未改善,應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