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末期腎臟病
-
緊急洗腎不必等 北榮開創腹膜透析植管新技術造福病友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17846歲陳小姐為資深旅遊領隊,2年前在國外帶團,突感不適,以為感染新冠病毒,回國後喘到走不動,檢查竟是腎臟嚴重受損,導致心臟衰竭,需緊急洗腎。在台北榮總團隊評估下,先施以血液透析,待腎臟狀況穩定,再改腹膜透析,不用回院洗腎,迄今1年多,她繼續留在工作崗位,帶團至海外。 -
慢性腎臟病威脅國人健康! 健保署推動全人全程全照護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047台灣曾被稱為洗腎王國,但最近3年洗腎人數逐漸減少,健保署長石崇良提醒,國人應定期篩檢腎功能,如果腎絲球過濾率(eGFR)降至50以下時,開始用藥,並妥善控制體重、血糖、血壓,就能將進入洗腎階段時間至少延後10年。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四為「世界腎臟日」,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初期腎臟疾病幾乎沒有症狀,如果能夠早期發現異常,予以治療,改善生活方式,就能降低洗腎風險。研究證實,若及早發現腎功能問題,並控制體重、血糖、血壓等,可將進入洗腎階段的時間至少延後10年。 -
阿嬤解黑便、頭暈竟小腸出血 氣囊式小腸鏡精準揪病灶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79882歲的陳女士,長期患有末期腎臟病,每週規律洗腎3次。半個月前,解便時發現變為軟質黑色,偶爾還會頭暈無力。於是到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佩叡門診就醫,吳醫師懷疑可能是小腸出血,於是安排膠囊內視鏡檢查。檢查發現空腸有出血情形,隨即安排氣囊式小腸鏡檢查並進行止血 -
四高警示燈響起!高尿酸誘發痛風發作 處理不佳恐傷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76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示警,台灣人愛喝的手搖飲料,加了很多高果糖玉米糖漿,其會干擾尿酸代謝,攝取過多恐讓人面臨高尿酸危機。 -
亞洲首例!北榮「分肝種腎」移植 助8歲女童擺脫洗腎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396台北榮總腎臟移植團隊再創國內紀錄,完成國內及亞洲首例「分肝種腎」移植,分離肝臟找出健康的肝靜脈,利用捐贈靜脈製作延長通道,與腎靜脈進行吻合重建,成功將成人腎臟移植於低體重兒童的肝臟內,幫助現年8歲的吳小妹遠離終身洗腎的惡夢,迎向多采多姿的健康人生。經過文獻搜尋,利用肝靜脈嫁接延長血管的重建方式,僅美國曾施行2例。 -
治療慢性腎臟病、穩定血糖中醫來幫忙 用對中藥可護腎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858慢性腎臟病患者能否服用中藥的爭論不斷,然而有2篇研究證實,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接受台灣的合格中醫師治療下,不僅能減少腎臟衰竭風險,還能降低死亡率。第一篇是高雄醫學大學腎臟照護學系教授黃尚志領導的團隊,分析超過2萬4千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健保資料,從2000年追蹤到2008年,發現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惡化成末期腎臟疾病(ESRD)的風險顯著降低。調整影響變數後,接受中醫治療組的風險比率約為純西醫治療組的0.47倍,且治療時間越長,效果越佳。 -
糖尿病5大壞習慣你中幾個? 及早避開降低腎病變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07糖尿病控制不佳,未來恐怕要洗腎!根據統計,在台灣因為末期腎臟病而需要洗腎的患者中,有47%是因為糖尿病所引起。糖尿病與洗腎息息相關,長期高血糖會使腎臟功能受損,腎臟科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不是只定期回診就好,若忽略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可能讓糖尿病腎病變、洗腎提前找上門。 -
幼年型紅斑性狼瘡治療新發現 台大研究曝最佳用藥時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33全身型紅斑性狼瘡(SLE)是1種棘手的自體免疫疾病,若發生在兒童身上,治療尤其困難。不過,台大醫院與台大醫學院研究團隊近期完成一回溯性的病歷研究,發現使用生物製劑作為幼童患者的輔助治療之一,可強化療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