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暴力
-
家長別強制斷網! 激烈責罵兒少沉迷網路遊戲恐反效果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222「敢斷網路,就死給妳看!」,愈來愈多兒童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家長們束手無策,精神科醫師提醒,網路成癮者思考及控制力變差,不建議家長貿然斷網,以及過於激烈的責罵,以免爆發親子間的衝突,甚至 孩子出現自殘、自殺或暴力行為。 -
家有特殊需求兒少親子間如何相處? 專家提出4大建議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520在養育發展遲緩、過動、特殊需求等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常不知如何教養,情緒失控時,就嚴厲打罵。衛福部統計,我國113年共有6080起家內受虐兒少案件,其中過動、發展遲緩等特殊需求者占近2成,另外,這類青少年也可能成為施暴者,對長輩作出暴力行為。 -
育兒壓力大也別搖晃孩子 嬰兒搖晃症候群釀受虐性腦傷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925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孩子生的少,個個都是寶,但兒虐事件仍頻傳,衛福部分析近5年134件重大兒虐死傷案件,63件屬受虐性腦傷,其中25%經治療仍不治死亡,75%雖然存活,卻留下不可逆的永久傷害。進一步分析受虐兒童年齡分布,高達73%為1歲以下,1至2歲則有19%,2歲以下就占9成,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這些小朋友因照顧者一時情緒失控,遭受暴力對待,造成永久性的嚴重傷害,不少幼童還來不及長大,就離開人世。 -
職場霸凌釀悲劇!精神科醫師歸納 職場霸凌常見6行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310雲云科技梁姓技術長因長期遭受職場霸凌,懷憂請辭,不料,卻在最後一次公司人資會議時,遭曾姓董事長持刀殺死。據悉,死者男長期飽受霸凌,感到焦慮、心情低落,甚至失眠。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霸凌不分場合、形式,均可能引起當事人憂鬱,甚至輕生,建議遭遇霸凌時,主動求援,並尋求醫療協助。 -
恐怖情人!前男友跟蹤、私闖民宅 女子被情勒焦慮求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937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許元彰表示,「恐怖情人」通常具有某些特徵,包括情緒起伏大、佔有慾與控制慾強烈,並試圖隔離伴侶的社交圈。他們往往缺乏理性溝通能力,傾向以怪罪、指責或暴力來維繫關係,這可能與個人成長背景及心理特質有關。 -
民法修法刪除懲戒2字! 鼓勵父母以正向教養取代懲罰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200打孩子屁股、沒收手機,這算是兒虐嗎?行政院拍板刪除民法中「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等文字,要求父母教養時拒絕身心暴力。衛福部正著手擬定配套,說明身心暴力定義,未來家長如對孩子施以是生理體罰或心理羞辱,都可能觸法。 -
酒防中心成立1周年! 提供專業服務幫助民眾擺脫酒癮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472「原來太喜歡喝酒,也是一種病。」身為酒癮者的另一半,莊太太表示,進幾年來,先生一起床就想喝酒,酒癮愈來愈大,陪同至馬偕戒酒門診,才發現原來他生病了,必須接受治療。調查發現,43%酒癮個案有酒駕紀錄、暴力傷人30%,20%曾有自殺意念,專家提醒,酒癮者應積極接受治療。 -
挺過奧運性別霸凌! 教育部攜手拳后林郁婷推友善校園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6689月初,是每位學生開學的日子,意味每位學生都將紛紛重返校園。今年教育部聘請台灣拳后林郁婷為反霸凌大使,期待她能透過個人的經驗與力量,讓更多學生、師長了解防治霸凌的重要性,讓同學們都能在友善、安全的環境中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