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早期攝護腺癌
-
突破晚期攝護腺癌治療瓶頸! PSMA抗原檢測診療合一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1061974歲的服飾業退休老闆蔡先生,早年健檢發現PSA偏高,誤信只是尋常的發炎,拖了4年,再次因「蛋蛋緊緊的」就醫,檢查已是轉移性攝護腺癌,癌細胞轉移全身,陸續接受手術與荷爾蒙藥物等治療,但治療一段時間後,病症惡化,屬於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幸好後來透過更精準的PSMA正子造影檢查,發現適合接受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第一次治療後便明顯緩解疼痛、精神恢復,不僅重拾日常,更在高爾夫團體賽中奪冠。他以自身經歷呼籲:攝護腺檢查不可忽視,及早發現才能守住健康人生。 -
早期攝護腺癌偵測利器!PHI納健保 比PSA 篩檢更精準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10098今年58歲王先生本身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平時規律服藥控制,原本沒什麼特別不舒服,僅有解尿比年輕時稍微慢一點、晚上偶爾解尿1至2次。直到最近家中長輩罹患攝護腺癌而異常緊張,因此至附近診所檢驗攝護腺抗原指數(PSA),結果PSA為5.31 ng/ml稍微偏高(正常值低於4 ng/mL),轉而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曾文歆門診尋求幫助。 -
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失效別放棄 精準治療新觀念助延命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13103新型精準放射性標靶治療在歐美已有多年的臨床應用經驗,國內亦逐步導入此療法,但僅限具備專業設備與輻射安全設施的醫學中心執行。童綜合醫院便是少數能實際執行攝護腺癌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的醫院之一,提供患者更多治療選擇。 -
早期攝護腺癌現形! MRI輔以超音波影像融合切片助攻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1035679歲黃先生多年受攝護腺肥大困擾,出現排尿困難與夜尿頻繁等症狀。2018年初診時,其攝護腺特異抗原(PSA)達8.8ng/mL(正常值≤4ng/mL),但透過傳統經直腸超音波導引切片後為良性,因此並未進一步追蹤。2022年因不適再度至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就診,PSA再度升高至10ng/mL,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發現多處疑似病灶。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鐘伯恩醫師運用軟體技術,將MRI與即時超音波影像融合,精準導引切片至高風險區域,最終確診早期攝護腺癌,黃先生順利接受達文西機械臂輔助手術切除,術後2年追蹤均無復發。 -
攝護腺癌偽陰性? 磁振造影融合切片精準揪出可疑腫瘤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7139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前列腺癌)在台灣一年新增將近8,000位罹癌者,奪走超過1,800位國人的性命,位居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4名。李先生58歲,科技業高階主管,定期健檢時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攝護腺癌指數)逐年升高,經磁振造影MRI發現有攝護腺腫瘤的疑慮,經泌尿科診察與討論後,接受自費磁振造影結合即時超音波影像的標靶精準切片術(MR fusion biopsy),快速地診斷出第二期攝護腺癌,後續安排無創海福刀標靶治療,脫離癌症威脅。
-
PSA指數飆高別輕忽!7旬翁排尿卡卡 竟確診攝護腺癌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692470歲的陳伯伯近期排尿不如過去順利,有時越尿越慢,有時尿完還是覺得沒尿完,晚上還會頻跑廁所,影響睡眠與生活,原以為只是老化導致攝護腺肥大,沒想到醫師進行直腸指診檢查發現有小腫瘤,最終切片診斷為攝護腺癌初期。 -
攝護腺癌威脅男性健康 醫師盤點治療方法與優缺點分析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9047許多年長男性都受攝護腺疾病的困擾,根據衛福部國人10大癌症死因最新統計,「攝護腺癌」位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5名,是威脅男性健康的殺手。專家建議男性朋友應定期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攝護腺癌,有機會治癒、存活率更大幅提高。 -
攝護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 核磁共振定位切片及早揪病灶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11620新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何肇晏表示,早期攝護腺癌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漸漸會出現類似攝護腺肥大如頻尿、尿急、排尿不順或困難等症狀,若侵犯到精囊達第3期以上時可能會有血精,不過若是單純的攝護腺感染發炎,除了發燒,也可能出現血精狀況;直到晚期攝護腺癌甚至出現骨頭疼痛,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細胞已擴散產生骨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