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新冠病毒
-
不是得過就沒事! 新冠肺炎2次確診比第1次染疫更嚴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30再度感染COVID-19相較於首次感染時,會對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脅。研究人員發現,當1個人2度感染新冠病毒時,死亡、住院和嚴重健康問題的機率會加劇。不管是未接種疫苗、接種疫苗以及施打加強劑的人當中,這種現象都很明顯。簡單來說,無論是否接種疫苗,每個人在再次感染時都面臨更大的風險。1個人若感染過新冠肺炎,也接種過疫苗,這意味著他們對之前的感染和疫苗具有雙重免疫力,但他們再次感染時,仍然容易受到不良後果的影響。 -
新冠肺炎造成生活停擺 青少年大腦老化速度卻不減反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46比較了新冠疫情流行前後的參與者,發現了大流行似乎已經從物理上改變了青少年的大腦。那些經歷因疫情居家、停止社交的人,他們的大腦皮質層的厚度減少了,海馬迴和杏仁核體積變得更大,大腦年齡也老化了。另外,他們對心理健康問題也變得比較嚴重。這樣的變化究竟是永久性或只是暫時的,還無法確定。另外他指出,還有1個問題,即是他們未來的真實年齡,最終是否會趕上他們的大腦年齡,以及這從長遠來看,這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影響,都是值得在探討的。 -
本土+19798!死亡+41 少女解隔後1個月慢性病惡化歿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3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2)日宣布新增19,798例本土個案,93例境外移入,41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1例特殊死亡案例,個案為13歲少女,沒有打過新冠疫苗,本身有多重慢性疾病。 -
2022年LINE TODAY熱門10大新聞 奪冠話題不是疫情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7442022接近尾聲,新聞平台LINE TODAY在12日公布2022年度10大年度新聞話題,回顧今年發生的大事。據LINE TODAY觀察,從今(2022)年起,國際新聞不僅首度成為年度新聞話題排行的第1名,整體觀看流量相較去年更成長了20%。而2022國際局勢多變,從2月的俄烏戰爭發生起,烽火已蔓延超過9個月,使「俄烏戰爭」成為今年台灣民眾最關注的新聞。此外,造成兩岸局勢緊張的「裴洛西訪台」和震驚世界的「梨泰院踩踏意外」也是今年度的重大新聞事件。 -
本土+16012!死亡+37 2旬女腎友住院後心臟衰竭病逝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24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5)日宣布新增16,012例本土個案,68例境外移入,37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1例年輕死亡案例,個案為20多歲女性,接種2劑疫苗,本身有慢性腎臟病,起初有呼吸困難、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住院採檢確診後給予莫納皮拉韋治療,但不幸因心臟衰竭,病況惡化快速,住院隔日便過世。 -
本土+10824!疫情觸底後連4天上升 兒童重症暴增5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00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12)日新增10824例本土病例,比上周依增加6%,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表示這是連續第4天比上週同日的病例數增加,這情形表示疫情已經達到谷底,會有略有上升又下降,忽高忽低的現象,民眾不必太過擔憂;然近期天氣變冷,仍需做適當防範。另外境外移入個案為29例,31人死亡。 -
牛津長新冠門診團隊全面解析長新冠! 從認識腦霧開始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2323新冠肺炎疫情已經3年有餘,很多人以為我們已經迎接最終章,別忘了對多數曾確診的康復者來說,還有「番外篇」──長新冠。隨著疫情時間拉長,不少確診者陸續出現「長新冠」的症狀,也就是感染後的後遺症。在台灣,不少康復者,特別是經歷Delta病毒,甚至原始株大學長感染與傷害的康復者,身體受到相當大的損害;不少研究與觀察都提醒,這些感染者的長新冠情形將比近期受到Omicron侵襲的感染者更嚴重。 -
4旬男解隔半個月後死亡 住宿式長照機構陽性率略上升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7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8)日公布上週的個案分析,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年至12月7日,本土死亡個案13693例,其中91%有慢性病史,66%未打滿3劑疫苗,91%為60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