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散步
-
年輕人首遇流行病!受新冠疫情影響 易備感壓力情緒化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474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不過受病毒影響的不只有身體的症狀,你有留意到身旁的年輕人,這段期間容易喜怒無常,性格有所改變嗎?1份2022年9月發布於《PLOSONE》的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盛行,可能會影響到人格特質變化,尤其年輕族群受影響最大,變得更情緒化,更容易感受到壓力,合作性、信任感、和責任心都比較低。 -
女大生因思覺失調出現逃避行為 中西醫合併治療助恢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359思覺失調症在西方醫學被定義為是慢性且重大的精神疾病,常見症狀有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礙,出現包括幻聽、幻覺、幻影或被害妄想等症狀,導致表現恐慌、情緒失常或行為異常。就中醫的觀點分析,思覺失調症屬於「情志」的病症,然而不管是思覺失調、強迫症、過動症、躁鬱症或是妥瑞氏症,主因都是五臟功能失調引起的,或進而導致憂、思、悲、恐、驚等情緒反應。中西醫合併治療通常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患者能在數個月內改善大部分的症狀且回歸正常生活,不過即便如此,仍應持續回診追蹤,配合西醫及中醫師的診斷治療,由醫師評估減藥時機與劑量,不得自行減藥或驟然停藥,最重要的是家屬應給予病人心理上及行動上的支持,不該責罵病患,應讓病患感受到愛與關懷,才能敞開心胸,取得病患的信任是協助治療相當重要的步驟。 -
肌少症患者增!董氏揭長者牛奶攝取不足 6成運動NG了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017近年坊間不斷推陳出新各式乳清蛋白粉沖泡飲品,時常聽到長輩詢問,「想要長肌肉是不是就要多喝乳清蛋白最有效?」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指出,許多研究已證實,阻力訓練為60歲以上增加肌肉質量和力量最有效的策略,雖成年人進行阻力訓練並額外攝取蛋白質也已被證實能加強增肌的效果,但在銀髮族身上效果卻不一致。 -
冬天皮膚病易惡化!長者要小心溫差大 中醫提養身要點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14312歲小祥(化名)平時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控制良好,但一到冬天便惡化,搔癢難耐,經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許芳綺診察後發現,患者的皮膚偏乾、脫屑,且有不少抓痕,加上喜歡泡熱水澡與吃當歸鴨,於是她開立了養陰清熱、止癢的科學中藥與外用紫雲膏,並囑咐小祥別再泡熱水澡,每日洗完澡後將凡士林與不含香精的乳液混和保濕皮膚,並以輕拍方式代替指甲抓癢,經過2週治療後,皮膚症狀終於穩定下來。 -
耍廢追劇滑IG是無效放鬆? 專家教你有效紓壓這樣做!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790很多人總感覺自己無論怎麼放鬆似乎都沒辦法修復,像是逐漸充不飽電的行動電源,白天消耗精力的速度也變得愈來愈快,可能是「放鬆」方式出了問題。這些行為刺激多巴胺分泌,讓大腦貌似感覺到快樂,其實過量的多巴胺反而會造成壓力,在期待渴望的目標的同時,也會感到焦慮。其實現代人需要的,是找到1個能讓自己「主動休息」的模式。 -
「疫情宅胖」國人體重看漲! 中醫減重不靠斷食健康瘦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777中醫減重常見的3種方法,除了純天然中藥減重外,還有穴位埋線和傳統針灸減重。沈瑞斌醫師指出,埋線和針灸的穴位雷同,穴位埋線是將蛋白質加工製成的羊腸線放入穴點中,埋線於腹部和足部,如足三里、豐隆穴助去濕,每次埋線約12至16針,7至10天會自行吸收,好處是不須時常回診,但埋線後必須靠運動腹部、按摩來加強刺激穴位,常常牽動拉扯肌肉才會刺激到穴點,每天都能發揮減脂作用。 -
記憶力下降、走路不穩? 日常10徵兆當心是失智症警訊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485近期孫女發現陳阿嬤開始忘東忘西,走路狀況也出現問題,走路不穩,偶爾也會跌倒,便詢問阿嬤是否雙腳因為有不舒服症狀。但陳阿嬤認為自己的膝蓋關節都還算健康,也沒有疼痛感,對於自己開始出現跌倒也不太能理解。對於忘東忘西,則是覺得自己老了記憶力衰退造成,大多時候意識跟判斷力都很清楚不用太大驚小怪。不過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透過腦部電腦磁振造影MRI檢查影像可發現腦部有因年老出現的腦白質退化白點之外,大腦海馬迴有萎縮現象,側腦室空間也明顯擴大。後續經專科醫師確診為早期失智症,也幸好發現得早,可在早期藉由藥物的控制,有助延緩失智的情況發展。 -
為什麼得做有氧運動?不只維持心臟健康 還有這些好處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2898一般來說,運動可分成3種:有氧運動、重量訓練、伸展型運動,有氧運動與其他2種運動最大差異在於,心跳會加快鍛鍊到心肺功能,同時促進血液循環。加上有氧運動時會喘代表氧氣輸送量多,可增強心、肺、血管功能。對於本來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剛開始運動時總覺得上氣不接下氣,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心肺功能有問題。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建議,若有疑慮可以先去釐清自己的心肺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