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抗新冠
-
國衛院選定DNA作為新冠疫苗發展主軸 分散開發風險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731國衛院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國內疫苗廠商已陸續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開發工作,並均以重組蛋白技術作為疫苗開發的主要策略,然而DNA疫苗具有快速生產的優勢,同時也可以強化我國在新冠疫苗開發技術的互補性,藉此分散疫苗開發風險。 -
鼻過敏患者憂心新冠肺炎症狀 耳鼻喉科醫師分析差異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986這樣的案例引起許多過敏患者的恐慌,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鼻過敏症狀雖然也會鼻塞、流鼻水,但經常合併眼睛癢或鼻子癢,且好發於早晚,但只要做好個人衛生習慣,仔細觀察自己的症狀,若無相關接觸史或旅遊史,則無須過度擔心。 -
新冠藥物研發台灣不缺席 國內3款藥物計畫量產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85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暨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美國吉立亞醫藥日前與台灣3家醫院合作,讓台灣能夠參與多國多中心臨床測試。用目前數據來看,應用在患者身上多能有效力,台灣食藥署也已經有條件開放使用,同時有關奎寧類藥物測試,台灣也有許多醫院展開測試,確認是否能增加治療效力。 -
國產新冠藥物有望推出 長庚團隊找出抗病毒血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605長庚醫院行政中心副總執行長蘇輝成表示,長庚結合大學與醫院多個團隊,希望能找到對抗新冠肺炎的藥物。藉由台灣病患提取病毒與世界交流資料,分離出25株抗體,當中1株中和病毒效果非常好,對抗病毒效率能有90至98%,非常有潛力當作未來開發成抗病毒血清的藥物,目前希望能找尋合作廠商。 -
連10天零確診 指揮中心喝「石斑魚」湯「十全十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574國內連續10日本土、境外、敦睦都沒有新冠新確診病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準備了10條石斑魚,寓意十全十美。另外,台灣口罩產量已經穩定,日產約2千萬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確保國人14天9片都能充分提供,戰備量也能滿足,正在與經濟部討論開放外銷,時間點越快越好。 -
北部40歲男染漢他病毒 今年累計4例5年同期最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25疾管署表示,依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累計4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略高於2016至2019年同期(分別為3、0、1、0例),個案居住地為南部3例、北部1例;自2010年以來累計18例,性別以男性12例(佔66.7%)為多;年齡則以40歲以上14例(佔77.8%)為多。 -
【影】世界手部衛生日 「防疫五月天」親自示範洗手7字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58指揮中心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自2009年起,提出「拯救生命:清潔雙手(Save Lives : Clean Your Hands)」活動,同時將5月5日訂為「世界手部衛生日」,每年以不同的活動主題呼籲全球響應手部衛生,以5隻手指頭象徵手部衛生5時機,強化手部衛生概念,並強調手部衛生能減少感染。 -
骨折打骨版骨釘要不要取出? 絕大多數不用但有例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872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表示,目前骨釘骨板的材質大部分是不鏽鋼或鈦合金,都經過測試,生物相容性很好,大部分在人體內不會發生變化,而且放置骨釘骨板的傷口有多大,取出傷口就有多大。因此一般人因傷放上骨釘骨板後,骨頭痊癒也不會特別把骨釘骨板取出,避免再一次的手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