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手麻
-
50歲男手麻又無力竟是頸椎病變! 嚴重恐導致神經壞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9350歲的王先生,雙手麻、無力長達兩個月,近一個月症狀加劇,在家人的建議下,他前往長安醫院就診,由神經外科副院長李漢忠醫師診斷為「頸椎椎間盤突出合併脊髓壓迫」。李醫師表示,患者其實是脊髓受壓迫導致的神經傳導異常,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神經壞死及永久性傷害。經過椎間盤切除和融合手術,王先生的症狀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也明顯提升。 -
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血液循環不良恐搞垮你全身健康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688冬天溫度降低,早晚或室內外溫差過大,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飆升,導致有心血管問題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提高心肌梗塞的發生率。醫師表示,若要追溯源頭,心肌梗塞的原因與血液循環不良大有關係。 -
天冷血管收縮小心耳鳴、眩暈! 預防首重良好血液循環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338寒流來襲氣溫驟降,病毒感染機率提高,部分民眾可能因感冒引發中耳炎或中耳積液,或是因為局部循環不好、血管收縮變差或阻塞,進而容易引發耳鳴眩暈症狀,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民眾不可大意。 -
三高不控制小心腦中風! 腦中風最好的治療是「預防」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363入冬後早晚溫差改變明顯,血管收縮引起血壓起伏上升,容易誘發腦中風發作。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是國人第4號殺手,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寶貴生命,三高患者的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其中血管彈性不足、血液循環不良也是增加中風機率的主因之一。 -
秋冬好發腦中風!暫時性腦缺血是警訊 日常保養要落實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209秋冬季節早晚溫差大,是腦中風的好發季節。氣溫驟變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波動,尤其老年人更容易因此提高急性腦中風的風險。日常生活中,除了穩定控制三高之外,促進血液循環也是降低腦中風風險的重要關鍵。 -
頸椎退化不只脖子痛 還可能引起頭痛、頭暈、視力模糊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440頸椎出現退化性病變,一般都以中老年人居多,但近年因使用電腦的人口增加,再加上社會文明進步,生活型態改變,甚至可能因長期姿勢不良、生活習慣不佳,而讓掛病號的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不過,頸椎退化的症狀表現與受損部位有關,從頸椎損傷類型、壓迫部位的不同,出現的臨床症狀也會不一樣,最常見的有頭頸肩背部肌肉僵硬痠痛、手臂無力、有時甚至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視力模糊等。 -
男子左手麻木竟是心肌梗塞併發中風 及時就醫撿回性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45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廖茂芳表示,心肌梗塞發生時,不見得會像電視劇情一樣立刻抱胸倒地,民眾只要感覺到「胸悶、胸痛、喘」,很可能就是身體在發出警訊,千萬不能輕忽,尤其是癮君子、三高患者更要特別注意。 -
低頭族愛注意!滑手機不只傷眼睛 頸椎變直恐頭痛頭暈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18王小姐22歲,間歇性常常頭暈頭痛已經1至2年,近幾月常頻繁發作,症狀常先出現後頸部緊繃,如果沒有休息持續忙碌工作,就會往上延伸引起頭暈頭痛,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就診後,發現,王小姐側面X光影像顯示頸椎變直(正常應為C形)判斷應為「頸因性頭痛」,與患者討論後執行局部類固醇注射,頭痛瞬間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