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情緒管理
-
我們只有1個地球 用狀況題引導孩子提高環保意識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937「我們只有1個地球」的標語儼然耳熟能詳,雖然環境保護的意識,在有心人力的推動下,至今已提升不少,但我們所做的事,真的是在愛地球嗎? -
你是情緒負債族嗎? 這些人格特質是高危險群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23我們都聽說過「情緒管理」這個名詞,但很少有人以財務管理的角度來剖析「情緒」。在《情緒成本》一書中作者提到,通常在財務報表的思維中,所謂的負債,是指因為過去的交易或行為,使得未來可能必須犧牲某些經濟利益,或衍生的義務等。 -
親子共餐家人更親密 遠離憂鬱增加幸福感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756有多久沒和孩子一起吃飯了呢?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親子共餐有助於孩子控制體重、減少偏食挑食,並減少憂鬱、焦慮,做好情緒管理等。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親子共餐對孩子的飲食行為發展及體重控制有重要影響,家長應該多跟孩子共餐,讓孩子吃得健康,還能擁有安全感、親密感、歸屬感與幸福感。 -
網路成癮有「共病現象」 家長漠視恐加速脫序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459在一場家庭聚會中,家庭成員原本應該在難得的相見聚會中分享近況,盡情歡笑,然而,現在的聚會中,大家一語不發、低頭玩手機,已成為今日社會的普遍現象。今年(2018)6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網路遊戲障礙症」或「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列為精神疾病,台灣的衛福部也已跟進。 -
培育幼兒成功未來 掌握7大「QI」關鍵技能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393寶寶85%的腦部發育都在出生後的前3年完成,其中視覺和聽覺從出生起就開始發育;接著是語言發展,大約在頭一年裡建立起來;至於「更高」的認知功能:思考、邏輯和溝通神經元,則在5歲左右建構完成,故把握幼兒5歲前的心智發展,有助孩子未來的成功。 -
中醫調和肝腎陰陽 助更年期女性迎接第二春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21女性更年期平均年齡為48至52歲,發熱、潮紅、盜汗、虛弱、暈眩、胸悶、心悸、骨質流失是女性更年期常見生理症狀;在心理上則有焦慮、煩躁、失眠、恐慌、心情低落及記憶力衰退等現象。聖元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表示,女性停經前後,由於荷爾蒙內分泌產生變化,容易累積心理壓力,若情緒沒有適時宣洩,便會引起身體異常症狀。現今職業婦女家庭、工作兩頭燒,更年期症狀愈加明顯。
-
陪伴父母老後20年 吳若權:照顧未來的自己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157知名作家吳若權更以親身經歷,分享陪病伴老20年心得,除了談及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情緒管理、學習如何與疾病共處的智慧與善用醫療資源外,也談及生死,帶我們重新修習生命的課題。希望每個人在照顧自家長輩時,能以他所犯過的錯誤為戒,不再重蹈覆轍。 -
唱歌提升記憶力 初期失智可望改善病情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2830芬蘭的研究人員表示,研究以89位輕度到中度失智症患者進行調查,共為時10週,內容包括教他們唱歌、讓他們聽熟悉的歌曲,以及接受標準的治療。結果發現,學習唱歌的組別在記憶力、思維能力和尋找周圍道路的能力都得到改善,對於80歲以下的輕度失智症患者尤其如此;而聽音樂只對失智症較嚴重者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