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情緒失控
-
畢業生初入職場成為社會新鮮人 職場適應障礙比例增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79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社會新鮮人初入職場,在承受比學生生活更大的壓力時,如果出現失眠、心悸、肌肉無力及腸胃不適等,就可能是「職場適應障礙」。除了上述身心症狀,超過5成患者合併焦慮、憂鬱、煩躁,甚至出現攻擊行為等情緒失控問題,症狀持續時間可長達3個月。 -
6招面對憂鬱病患 避免親友同陷低潮風暴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33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觀察,發現憂鬱症首次就診個案之中,約半數會有親友陪同,而他們大多不知該如何應對患者的情緒變化及行為,且生活重心會擺在個案身上而忽略自己或旁人需求,情緒與氣氛也會隨病人起伏,因此當1人陷入憂鬱,周邊親友的生活也會一起陷入混亂。 -
失眠睡不好? 搖擺一下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696瑞士日內瓦大學睡眠醫學中心學者Laurence Bayer表示,所謂睡個好覺,意味著能快速入睡,並整晚沉睡。來參與實驗的志願者們雖然本身都沒有睡眠問題,但發現在搖擺過程中顯得更好入睡,且睡眠時間拉長,夜間也較少有醒過來的狀況發生。 -
小三情慾與道德衝突 自律神經失調天天想做愛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147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長期生活壓力過大,負面情緒無法紓解,就可能引發「心因性疾病」,患者在相關部位莫名的搔癢、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但即使跑遍了皮膚科、復健科、疼痛科等門診,就是卻找不到病因。
-
孤獨死年輕化 親友莫忽視自殺警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435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陳家駒表示,受到憂鬱、孤寂、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長期折磨之下,往往是壓垮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不過憂鬱的發生多半不是單一因素所引起,大致可分為:外因累積,如壓力事件、重大疾病或創傷等,或有藥物、酒精成癮行為;內在因素,如家族病史、腦部或內分泌疾病等;自我認知性因素,如有負面人格特質、親友關係疏離者。
-
24小時失智症關懷專線 解決家屬困擾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2551鑒於失智者常有作息日夜顛倒情況,台北市資訊局特別設立24小時的失智症關懷專線,市民只要撥打1999再轉5880(我幫幫您),就能解決夜間求助無門的困擾,與失智症專業諮詢人員對話,享受到全天候的專線服務。專線將於9月25日正式啟動。 -
終止人倫悲劇 重視老人失智照護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58全台灣估計有超過19萬的失智患者,其中有八成都由家人照顧,承擔24小時、全年無休的照護工作,加上失智患者有多疑、重複行為、日夜顛倒等行徑,常造成家屬情緒失控而爆發衝突或憾事。家中有失智症患者的家屬,與有同樣境遇的民眾分享自己的經驗,才發現,原來許多家屬都曾有過輕生的念頭,都有撐不下去、想放棄的時候。 -
大老婆戰役失敗 女性易罹患輕型精神疾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