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急性心肌梗塞
-
提升心臟病、腦中風、腎病照護品質 國泰獲醫策會認證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720冠狀動脈疾病從急性發病到慢性長期控制,仰賴醫療團隊的持續照護服務。國泰綜合醫院曾收治1名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史逾10年的69歲男性,期間曾做過4次心導管置放支架或氣球擴張手術,數月前因出現胸痛、冒冷汗、心律不整而送往急診,經心電圖等檢驗後,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還一度因血壓不穩出現心因性休克,所幸因醫療團隊搶救得宜,挽救寶貴一命。 -
新冠疫情下半場已開打 周志浩強調口罩仍須戴好戴滿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581世界衛生組織緊急委員會宣稱,疫情恐影響全球數十年之久。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說,「這場疫情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健康危機,其效應未來數十年都能感受得到。」 -
兩姊妹不抽菸卻得肺腺癌 醫:有這條件也是高危險群
癌症新知 / 肺癌4132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蔡聰聰主任指出過去的觀念,大多會將肺癌與抽菸做直接聯想,但事實上,國人罹患肺癌患者中絕大多數無抽菸習慣,尤其是女性肺癌患者更高達90%皆無抽菸習慣,且早期肺癌的症狀就是沒有明顯的特異症狀。 -
每天吃多少膳食纖維才足夠? 營養師擬出建議攝取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27腸道是鞏固免疫系統的第1道防線,膳食纖維則扮演重要角色,國健署建議,19歲以上成人每日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大約為20至38g,但調查卻發現,國人攝取量嚴重不足,平均每天攝取13.5至18.8公克。 -
新冠防制有疫苗才有希望 學者憂年底恐與流感一起流行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22應邀出席的防疫專家學者,一同分享台灣防疫經驗與未來展望,副總統陳建仁提出台灣將面臨7大挑戰,包含集體免疫力、移工、國貿、疫苗、流感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提出,如何解除邊境管制,與世界各國恢復往來,防疫與人群活動如何取得平衡,是未來不得不面對課題。 -
糖尿病疲勞症候群總覺得睡不飽 問題竟是早餐吃太好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874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公布「糖尿病患者疲勞大調查」,發現,9成糖友曾出現糖尿病疲勞症候群現象,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解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波動不平穩,長期下來容易惡性循環,整個人累到不行。 -
婦人曾多次自然產 近期排尿要靠手壓確診骨盆脫垂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3003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醫師吳晉睿說明,骨盆脫垂的盛行率約為10分之1,大部分的原因來自懷孕生產時造成骨盆損傷,或者是因體重過重、做粗重工作等,導致骨盆受力過度,在年紀漸長、韌帶逐漸退化時才顯現出症狀。 -
30歲肌肉猛男突發心肌梗塞 健身後補充蛋白質有學問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49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醫師黃偉春表示,個案是自己曾經的臨床病人,大多數30多歲年輕人,都不會覺得自己有心血管疾病,然而部分想要練出肌肉、有運動習慣的民眾,會特別吃高蛋白食物,特別是肉類,而忽略動物脂肪吃太多、蔬菜量攝取不足,導致膽固醇超標提升心肌梗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