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
-
右冠狀動脈出口狹窄嚴重恐致命! 繞道手術除「心」患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99文獻記載,右冠狀動脈出口異常的發生機率約0.1%,一般的生活狀態下不會發病,雖然這段異常的距離不長,但遇到病患用力咳嗽或肚子出力,就會使肺動脈與大動脈壓力急遽上升,而擠壓夾縫中的右冠狀動脈造成心臟缺血,進而引發心肌缺血、心絞痛、心律不整與心跳停止。尤其這類病患,很可能在運動當中或是運動中途休息時,突發心跳停止。臨床上對於有明顯血管狹窄,心肌缺血的患者,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目前認為最安全、有效的方式。 -
不良生活習慣害你血管硬化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要當心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75近年來,不時耳聞名人發生腦中風或心肌梗塞。根據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任勗龍觀察,許多腦中風或心肌梗塞患者通常正值青壯年時期,且多為家中的經濟支柱,對家屬來說,無疑是一場晴天霹靂,並且為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不少年輕的心血管患者,其父母也同樣有心血管疾病史。這類患者年輕時便可能已經出現血管硬化,而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則會大幅增加罹患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 -
流感、腹瀉疫情被視為急診壅塞主因! 目前仍處流行期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789流感、腹瀉兩大疫情延燒,被視為這波急診壅塞主因之一,疾管署資料顯示,流感、腹瀉仍處於流行期,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1萬5000多人次、腹瀉門急診就診27萬5238人次,累積就醫人數逼近40萬大關。 -
遠離高血壓疾病!18歲以上每年至少1次 722測量血壓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350高血壓是普遍的慢性疾病,也是國人健康的「沉默殺手」。依據112年國人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位居10大死因中的第7位,影響國人心血管系統、腦部血管、腎臟等器官功能,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等重大疾病。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18歲以上的國人應定期量血壓,並記錄「722」血壓值,持續追蹤自身血壓數據,才能遠離慢性疾病、保障健康。 -
納豆護心又固骨本!食用有訣竅 功效與禁忌1次告訴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23「納豆」是廣為人知的日本傳統食物,尤其是納豆的黏稠性和獨特的氣味,讓納豆同時有擁護者和另一派不敢恭維的人,撇開納豆上述特性,納豆所含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K2、納豆激酶等成分,不僅護心更能鞏固骨本。瞭解納豆功效、吃納豆好處有哪些,以及是否有食用納豆副作用等,能幫助我們完整接收納豆好處,且同時避開潛在的風險。 -
電子煙危害不容忽視! 研究:恐致心臟病、中風與失智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75全球首份近期針對電子煙長期影響對照研究發現:「電子煙對身體的危害可能比紙菸更大,長期使用者將面臨心臟病、中風、失智和細胞損傷的風險」〪研究負責人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馬克西姆波伊丁博士(Dr. Maxime Boidin)指出:「電子煙的危害與傳統紙菸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
預防腎病可減少心衰竭!健保3月起給付新藥 資格1次看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583健保署將於3月起擴大給付SGLT2抑制劑的適應症,從糖尿病擴及慢性腎臟病與心衰竭患者,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預估1年近20萬人受惠,使用經費約16至18億元。希望透過新治療方式,減少台灣洗腎人口。 -
幫助大腦凍齡!50歲前提早開始 不讓失智及中風找上你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6577每當寒流來襲,猝死事件頻傳,年長者尤其要當心!低溫容易引發血管劇烈收縮,增加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臟病)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研究顯示,中風後的患者,約有30%會出現失智症狀。因此,董氏基金會提醒,除了注意保暖和避免溫差過大,日常健康管理更是關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才能在寒冬中保護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