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問題
-
主動脈瓣膜狹窄竟腸胃出血 心臟內外科醫師聯手換瓣膜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79高齡82歲的高爺爺在年輕時因冠心病置放過冠狀動脈支架,日前他因腸胃道出血和血便反覆住院,卻遲遲找不到原因,最後連腎功能都出問題,必須洗腎, 2個月後他再度住院,醫師發現他還合併有心雜音,遂照會心臟內外科團隊評估,結果發現他主動脈瓣狹窄合併不明原因的腸胃道出血,診斷是罹患罕見的「海德氏症候群」,考量患者年紀大、慢性共病多,心臟血管外科諶大中主任與心臟血管科詹仕戎醫師聯手於複合式手術室執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術後2天,高爺爺順利出院,解決了心臟問題,腸胃道也不再出血。 -
5歲女童心雜音明顯 竟是罹患發生率僅千分之1的心臟病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94「開放性動脈導管」是先天性心臟病的其中1種,發生率約千分之1,占先天性心臟病的5至10%。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俊宇表示,孩童有「開放性動脈導管」易有餵食困難、生長發育遲緩、低體重、心搏過速、盜汗、心悸、胸悶、上呼吸道感染、喘不過氣等現象,嚴重恐導致心臟衰竭、肺出血、心律不整等情況。 -
登革熱升溫單週確診破2千 台南3男性染疫不到1週喪命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105登革熱日益嚴峻,上週新增212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單周案例首次突破2千,台南市即有1971例,全國累積病例超過6千大關。另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70多歲,均為男性,3人均具有潛在疾病,於發病後1至7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 -
高強度運動慎防猝死風險! 專家示警:3族群特別當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65在健身房重訓、馬拉松比賽時突然猝死的社會事件時有耳聞,熱愛運動,卻提高死亡風險,看似不符常理,心臟科醫師表示,心臟結構異常,或是罹患致命性心律不整等民眾,看起來健康,但從事高強度運動時,心臟受到壓迫,就可能出現猝死危機,不可不慎。 -
醫籲「這些症狀」應警覺! 恐為襲擊心血管疾病的徵兆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6781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都有一個共通特點,就是難以察覺,容易被輕忽!為了提升民眾的健康意識,東生華製藥與健康傳媒於6月10日在台中舉辦「2023啟動心航線 全台護心大串聯」公益講座。 -
心律不整以心室頻脈致命性最高 1新療法有望降低復發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08「心室頻脈」聽來陌生,但這是導致猝死、心律不整的主因,儘管患者可透過藥物、電燒與植入去顫器來治療,但復發率仍高達5成,效果有限,亞東醫院研發最新「立體放射手術」,以低劑量放射手術結合3D立體堆疊技術,順利治療心室頻脈患者,目前該病人術後至今1年半症狀未再發作。 -
常見止痛藥恐導致糖尿病患者心臟衰竭 風險增加近2倍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779丹麥研究發現,在過去並沒有心臟問題的人當中,因為短期使用NSAID藥物,而使得心臟衰竭住院的機率增加了43%;在80歲以上或高血糖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之中,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的使用,更增加了他們心臟衰竭的風險;尤其是那些以前從未使用過NSAID的人的反應最嚴重,他們的心臟衰竭風險幾乎增加了2倍。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心臟病專家、首席研究員Anders Holt博士表示,因為止痛藥物的使用非常頻繁,這點令人擔憂。 -
抗癌成功卻受心臟疾病威脅! 癌友該了解「心臟毒性」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631以前的人可能會視癌症為不治之症,但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許多癌友在治療過後成功存活,甚至定期追蹤多年,症狀並未復發,但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這些挽救生命的方法雖然成功治療癌症,但有時卻會導致「心臟毒性」,也就是心血管循環系統出現問題,患者可能因此降低生活品質,增加心臟相關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